事件: 滇緬公路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經濟

日期: 1938年   十二月

地點: 滇緬公路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
事件經過:

  12月,滇緬公路完成
  
  滇緬公路
  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這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在中國,在世界,沒有哪條公路像滇緬公路這樣與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命運聯繫得如此緊密,沒有哪條公路能像滇緬公路這樣久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裏。
  中華民族艱苦卓絶的抗日戰爭深深銘刻在人們的記憶裏。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由滇緬公路、駝峰航綫以及中印公路組成的運輸大通道,支撐着中國抗日戰場全部戰備物資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
  滇緬公路,這條穿過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裏的運輸幹道,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綫。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國的抗戰能堅持到滇緬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會相信,嚴重缺乏施工機械的20萬中國勞工——絶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是他們用雙手在崇山峻嶺間開鑿出了埋葬日本占領中國的夢想的交通大道。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迅速占領了中國北方的京津地區、南方的廣東、漢口、上海、南京等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包括了中國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業、50%的人口。更為重要的事,中國沿海幾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武漢會戰以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爭的相持階段。戰爭變成了消耗戰。對於中國來說,物資供應問題此時顯得異常嚴峻起來。
  旅居海外的華僑得知祖國遭遇日本侵略後,紛紛捐款捐物,籌集了大批國內急需的藥品、棉紗、汽車等物資。迫於抗日救亡的嚴峻形勢,政府還拿出極為珍貴的外匯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汽車、石油、軍火等。這些物資需要緊急運回國內。中國急需一條安全的國際運輸通道。
  早在1935年,蔣介石就預見到,一旦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將不可能守得住東部沿海地區和內地平原地區的城市,最終國民政府必將退守西部。
  中國政府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於1938年開始修建滇緬公路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首都仰光港。滇緬公路原本是為了搶運中國政府在國外購買的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而緊急修建的,隨着日軍進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竣工不久就成為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唯一的運輸通道。
  抗戰初期,幾百萬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維持經濟運轉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無數內遷到大後方的人們所需要的基本消費品,總之,當時維持整個抗戰所需要的、中國不能生産所有物資,都依賴這條生命綫運進大後方。
  滇緬公路還有一個無形的作用——它改變了戰爭的進程。使得日本軍原來是要在正面打敗中國軍,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但由於有了包括滇緬公路在內的對外通道,使得日本軍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改為從沿海越南、西北和緬甸封鎖中國的對外通道。這樣給疲憊的中國軍民有了喘息的機會。
  
  艱巨的築路工程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難在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嶺。由於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滇緬公路的很多路段衹好邊勘測邊施工。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戰前就十分缺乏,抗戰開始後,這個問題就更加尖銳了。況且滇緬公路將要從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瘴氣”的地區經過,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個大問題。
  滇緬公路總工程處對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進行培訓,在短時間內學習地理和地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如何加快公路工程進度、用沙礫平整路面、把一條麯綫慢慢拉成一條直綫、減少急彎和陡坡、改良排水係統,以及如何修建載重量不能小於10噸的橋梁等等一些課程。這種速成似的培訓,是令人驚訝的。但在那個刻不容緩的年代,抗戰激情高漲的年輕人産生了驚人的學習效率,後來,他們在滇緬公路建設中磨練成為技術骨幹,創造出滇緬路上的奇跡。後來,一批批技術人員穿越敵占區,冒險越過日軍封鎖綫,長途跋涉於湖南、貴州、雲南那些重巒迭嶂的山區來到昆明。很多人行到半路就已盤纏用光,一路靠典當隨身行李和衣物纔來到昆明,有些人因勞累體弱,就死在了旅途之中。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難題是缺乏機械設備,這使工程更加依賴於數以萬計的勞工的手工操作。因為時間緊迫和戰局惡化,最初的建設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幾乎所有的路段上,勞工們都是用自己傢裏帶來的背簍來搬運泥土和石塊。在長達959.4公裏的路段上,大都用這種螞蟻搬傢似的方法。
  1937年底,滇緬公路沿綫近30個縣的勞工約20萬人被徵集來到公路上。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因青壯年大部分都應徵入伍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隻築路大軍,這裏有各種各樣的民族,他們穿着用藍色土布製作的衣服,其中衹有很少的男人是壯勞力,其它都是婦女和老頭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們都帶着自傢的寵物:狗、雞和長尾巴的小鸚鵡。在傣族地區,那些跟着大人來做工的孩子還帶着猴子。
  由於施工任務緊急,國民政府提出滇緬公路“先求通、後求好”的方針。嚴令公路沿綫應徵各縣必須在1937年底以前開工建設,限期三個月之內先建成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簡易公路
  1938年8月底,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矚目的滇緬公路終於通車了。9月2日,《雲南日報》發表社論,題目是《滇緬公路修完了》。當時,國統區內的幾乎所有報紙都報導了這個極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也震驚了全世界。美國駐華大使在途徑滇緬公路赴重慶後曾說:此次中國政府能於短期內完成此艱巨工程,次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且修築滇緬路,物資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機器,第二純係人力開闢。全靠沿途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石輾——滇緬公路上的壓路機
  戰爭期間,修路的壓路機就是一種大石碾子。石碾子大約有1.8米高,重量各地不等,一般都在3-5噸之間。如果采石場就在附近,人們就因地製材。但更多的是要到較遠的地方去尋找石料製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石碾子弄到公路上本身就很艱難。許多石碾子都是靠勞工們推拉肩扛纔從叢林和山中弄出來的。
  上坡時沒有多少麻煩,石碾子比較容易掌握。但是下坡時由於石碾子所産生的巨大貫性,許多恐怖的事故就發生了;那些來不及躲避的勞工們常常被失去控製的石碾子壓死。偶爾也會壓死一些孩子。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這種大石碾子在滇緬公路沿綫已很難見到了。
  
  滇緬公路上的南洋機工
  從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間,滇緬公路上一共搶運回國13000多輛汽車。有了汽車之後,司機嚴重缺乏的問題又突顯出來。這時,旅居東南亞的華僑嚮祖國伸出了救援之手,當時的華僑領袖就是陳嘉庚先生。陳嘉庚是20世紀最受國人敬仰的華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抗戰期間為祖國做出了非凡貢獻。抗戰爆發後,陳嘉庚就多次捐出巨資為抗戰購買物資。他還利用自己在東南亞僑界的影響力,為抗戰募得大量錢款和物資,並組織大批華僑青年回祖國參戰。
  在得知滇緬公路急需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工之後,陳嘉庚隨即與1939年2月8日發表了《南僑總會第六號通道》,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服務,與祖國同胞並肩抗戰。這個通告很快就傳遍了東南亞各地。當時,志願回國服務的東南亞華僑司機和修理工總共有3192人,他們被稱為“南僑機工歸國服務團”。從1939年2月到1939年8月,南僑技工先後分為九批前往祖國。所有回國服務的南僑機工都在昆明的潘傢灣汽車訓練學校進行兩個月的軍事和政治培訓,學習地理、政治、軍事、防空等課程。
  雲南的路難走,以前在南洋各地就很有名。過去這些司機大都是在城市裏開車。來到雲南以後,特別是在滇緬公路上,華僑司機幾乎要從頭開始學習如何在崎嶇的山區公路上開車。
  
  滇緬公路的黃金時期
  滇緬公路促進了大後方交通業的繁榮。這是滇緬公路上一張非常著名的照片,照片中的汽車就是當年西南運輸處的大卡車。當時,西南運輸處有團一級的運輸大隊10多個,擁有汽車將近一萬輛。他們主要運輸軍用物資,如:武器彈藥、車輛機械、汽油、用品和軍用被服等等,他們是滇緬公路上主要的運輸力量。在這條抗戰生命綫上日夜奔忙的還有政府單位的數千輛卡車,以及私立運輸公司甚至還有三四傢人合買一輛車跑運輸的。
  隨着大批內地的政府機構、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無數的難民撤退到大後方,昆明城迅速地發展起來,各國政府也紛紛在昆明開設領事館,昆明這個古老平靜的城市一下子變成國統區內最繁忙、最國際化的大都市。
  昆明和滇緬公路沿綫幾乎一夜間冒出了無數傢運輸公司,這些公司大量購置汽車投入到繁忙的運輸業務中。他們從緬甸大量進口棉紗、布匹、汽車零配件和所有能買得到的消費品運回國內,利潤都相當豐厚,是商人的黃金時代。那時滇緬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晝夜不停地搶運物資,形成了分秒必爭的極為少有的緊張運輸局面。
  當年在滇緬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種類繁多,幾乎所有的人都經常聽到這樣的術語;“三噸的雪佛蘭”、“三噸的福特”、“3.5噸的道奇”、“4.5噸的大國際”等等,這些都是當年美國生産的貨車。
  
  日軍轟炸滇緬路
  滇緬公路的黃金時代並沒有延續很長時間。從一開始,日本人就處心積慮地要把滇緬公路切斷。切斷了這條國際交通綫,就可以斷絶中國的物資供應,逼使國民政府投降。
  1940年,日軍占領,便以越南為基地,轟炸滇緬公路全綫。為此,日軍還專門成立了“滇緬路封鎖委員會”。
  1940年10月起。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裏,日軍共出動飛機四百多架次,轟炸這些橋梁。每次轟炸之後,駐守在橋邊的工程搶修隊就及時對大橋進行搶修。這些負責搶修橋梁的人很多都是當年建橋的工程技術人員。有時炸彈仍然在爆炸、空襲還沒有結束,他們就開始搶修工作。
  1941年1月23日,日軍飛機第14次轟炸昌淦橋,並把大橋徹底炸斷。為此東京的電臺洋洋得意地宣稱:“滇緬公路已斷,三個月內無通車希望”。大後方的很多人,在日本廣播中得知此事。在整個大後方,人們一下子緊張起來,國民政府交通部急電滇緬公路的工程技術人員晝夜搶修,務必盡快通車。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就在交通部的急電發出後不久,接着就收到了來自大橋搶修隊的電報,說滇緬公路上的車隊已經再一次地越過了波濤洶涌的瀾滄江,整個公路全綫保持着暢通。
  原來早在兩個月以前,當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就預計到大橋有可能被日軍日益頻繁的空襲徹底炸斷。他們找到了一些空汽油桶,每70個空汽油桶連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就成了一隻簡易的渡船,汽車開上去之後,用鋼纜將渡船在兩岸拉來拉去,直到大橋修復。
  
  滇緬公路的幾個別稱:
  1. 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為表彰史迪威將軍對我國抗日戰爭的貢獻將滇緬公路更名為“史迪威”公路
  2. 滇緬公路又稱昆瑞公路(昆明至瑞麗)。
  3. 滇緬公路又稱320國道滇西段。
  4. 滇緬公路又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
  5. 滇緬公路又稱中美合作公路
  6. 滇緬公路又稱抗日公路
   滇缅公路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