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乡村建设派

国度: 中国  

朝代: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事件类型: 热门

日期: 1930年   6月

地点: 苏尔特

参与者: 梁漱溟, 晏阳初, 黄炎培

事件经过:

  6 月, 乡建设研究院成立,随后形成乡建设派
  
  乡建设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是1930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问题的政治派别,简称“乡建派”。其流派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建设派和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
  “乡建设派”,从广义上说,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团体很多、叫得很响的社会改良派别。其中有一套乡建理论而又付诸实施、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是梁漱溟。从狭义上说,也就是一般的说法,乡建设派指的是梁漱溟领导的一派。
  【成立背景】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土地革命,动摇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农经济也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榨下濒临破产的边缘。农问题成了举国瞩目的问题。在地主资产阶级“建设”农、“复兴”农的喊叫声中,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发起了乡建设运动,为凋敝的农寻求出路。
  【成立经过】
  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1929年在北平接办《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建设研究院,出版《乡建设》。
  1933年7月,召开乡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建设派正式形成。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
  【主张】
  乡建设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
  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
  梁漱溟的乡建设理论认为,中国是个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主张从事以恢复法制礼俗和维持社会秩序为任务的乡建设运动,避免武力。他自1929年起在河南辉县开办治学院,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山东乡建设研究院和实验区,溶伦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治安于一体(“政、教、富、卫”合一论),实验行政机关教育机关化,乡学、学,既是乡自治机关,也是乡教育机关;由乡学校统一政治、经济和武装事业,提倡组织各种合作社,并从事农产物优良品种的推广。
  晏阳初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而是农民的“愚、贫、弱、私”造成的,主张用教育手段改造社会,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贫”,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他1923年在北京建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6年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经过四年准备,1930年正式进入实验期,采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上述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
  【评价】
  乡建派反对用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幻想在不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基础上,依靠“乡建设”和文化教育救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但在若干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梁漱溟摒弃了“欧美近代资本主义的路”,又反对走“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他理想的路是“乡建设”之路。从理论上说,这条路包含了太多的传统思想内容,他的设计远远落后于时代对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要求。从实践上说,1931年到抗战爆发前的7年间,他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乡建设的试验,结果收效甚微,说明这一条道路作为“中国民族自救”之路是不可靠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乡建设运动无形解体,大部分人参加抗日,还有一部分人参加了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3月,乡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梁漱溟回忆乡建设运动:研究院治县
  
  实验区确定之后,我们对全县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人口作了普查。县政府设立了户籍室,掌握全县的户籍情况。各区政府都和县政府装有直通电话,我们要求各区政府及时报告本区人口变动情况。全县的户籍情况,户籍室都有档案。有两种人,作为特殊人口,另立卡片:一种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即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的;一种是乡中的坏人和不务正业的人,像流氓、盗窃分子、赌徒、好吃懒做的人等等,以便对他们的使用与管理。
  
  我们在县城办了卫生院,设有病床。医院的大夫,均聘请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
  
  我们的实验工作,是从发展生产入手的。邹平县是产棉区,我们首先帮助农民改良棉种,同时,还推广优良麦种和畜禽良种,植树造林,疏通河道,努力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当地的棉花都是运到青岛纱厂去纺纱的。我们以孙家镇为点收购棉花,经初加工运往青岛。我们还计划在邹平建设纱厂,就地加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没有来得及办。这是推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方面的建设。
  
  我们还积极倡导和支持发展合作社,即搞团体组织。合作社是从信用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这样发展的。组织合作社的工作,是由罗子为负责。他带几个助手在乡奔走,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当时,乡中建立了不少的合作社。为了支持发展生产合作社,县里设立金融流通处,兼县金库。什么人都可以存款,但是借款必须是集体,也就是合作社才能借,不借给个人,以资助集体引进和使用新式科学技术发展生产。
  
  我们的实验区,开始在邹平,后来菏泽县也划为我们的实验区。
  
  乡建设研究院先设有出版股,后改为乡书店。乡书店在七七事变后,迁到了武汉,后又迁至重庆,在重庆还办了一个时期。与我们在山东搞乡建设的同时,全国有不少的人也在搞乡工作,影响较大的除我们之外,还有三个点:河北省定县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江苏省无锡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苏昆山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上三个机构均有实验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实验区在江苏省昆山县徐公桥。
  
  设在河北省定县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的时间比我们早。它是由晏阳初先生主持的。晏先生是四川省巴中县人。这个地方是比较苦的。晏先生自幼在当地美国教会办的学校读书。由于他天资聪明,教会资助他去美国留学,又由美国转到欧洲。他到欧洲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法国男子大部上前线作战,国内劳力不足,工厂缺乏工人,资本家便到中国来招收华工。这些华工全部是在青岛集中,乘船到法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农民,没有文化,不识字,远离家乡,往家写信也写不了,很是苦恼。晏阳初在法国看到这种情况,很是同情。于是创办平民教育会,在华工中搞识字运动,教华工识字。很多人识字以后,可以往家写信了。晏阳初的这种作法,深受华工的欢迎。他自欧洲回国以后,还继续搞识字运动。人们告诉他,最需要识字的是农的农民。于是,他便选定河北省定县为他的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实验区。他的经费主要是从美国的慈善机关募捐来的,来的比较方便,也很充足。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但是,晏阳初也遇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他去美国募捐,美国的捐款人对他说,你只许站在国民党一方,不许站在共产党一方。他从美国回到国内时,蒋家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黄炎培在上海对他说,蒋介石不行了,共产党将取得全国政权,你不要跟国民党跑,劝他留在大陆。他说,不行,我的捐款人都要我只能站在国民党方面。结果,他没有听劝告,随国民党逃到台湾。他在台湾的国民党农复兴委员会搞了一段,后来转到菲律宾,继续搞乡工作。晏先生今年八十八岁,仍健在。
  
  设在江苏省无锡市的江苏民众教育学院,后改称江苏教育学院,创办人是俞庆棠女士。俞先生是美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民众教育。民众教育又称成人教育,或叫社会教育。民众教育的对象是广大民众,是成年人,不是小孩,也不是少年。成年人,不论工人、农民、店员、职员等等,都有职业,从事社会生产,不能像小孩那样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进学校也只能进夜校。中国的民众主要在农,在中国搞民众教育,主要的对象是农民。教育的目的在于推动农业发展,改造农,也就是发展乡建设事业。俞庆棠先生从美国回国以后,在江苏省无锡开办民众教育学院,后来取消民众二字,叫江苏教育学院。俞庆棠先生辞去院长职务以后,由高阳先生接任。高先生任院长多年,一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江苏省后,学院撤到广西省继续办。
   苏尔特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