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花园口决堤

国度: 中国  

朝代: 中国抗日战争

事件类型: 灾害

日期: 1938年   5月11日

地点: 花园口

花园口决堤
事件经过:

  5月11日,花园决堤
  
  国民党政府为阻拦日军的进攻而炸毁黄河大堤的事件。1938年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开封,直逼郑州。国民党军炸毁郑州花园黄河堤,但未能阻止日军南下,却淹没豫、皖、苏44县,淹死89万人,造成大片的黄泛区。
  山东陷落后,开封已不保,河南省政府随即西迁,经郑州迁往洛阳。在此前后,国民政府在徐州一带与日本军队进行了一次会战,虽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整体来说,国民政府军队处于来自江苏、山东两个方向的日军南北夹击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激战数月,早已筋疲力尽,只有放弃徐州,退回到豫东、皖北休整。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五月,日军一部从黄河北岸偷渡黄河成功,之后沿陇海铁路迅速西进,于六月初攻陷开封,接着跟踪西进,抵达距离郑州不足百里的地方。郑州是陇海、平汉铁路的交汇处,北扼黄河天险,郑州一失,不但阻断各个战区间的铁路交通,而且将会导致西安、武汉无险可守的严重局面。而此时在河南境内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多为徐州战场撤下的疲兵,尚未得到休整,已无力再战。为了阻止日军侵犯中原,国民政府在郑州花园决开黄河大堤。
  单从军事层面来讲,决开黄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黄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险,从而阻止了日军的西进,使得中原地区又多守了六年而没有沦陷,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第二,使得日寇迟迟不能打通“大陆交通线”,迟滞了日军军事调动和战略物资运输;第三,以水代兵,直接消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万余。然而,从政治角度出发,当时战局混乱,国民政府为了取得“洪水滔天”的奇效,对老百姓严格封锁消息。等到洪水来临,百姓躲之不及,造成了八十九万人死亡的惨祸,这无疑是抗战史上非常沉痛的一笔。
  花园决堤事件,为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的灾难性事件。其目的是造成平汉铁路以东地区的洪水泛滥,以此阻止日军的西进。
  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的情势严重失利。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附近决黄河北堤。同年5月,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蒋中正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7日,由军人用平射炮在河南省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黄河南岸的堤防以3天时间挖掘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和颍河,夺淮入海。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阻截日军西进南下的目的,日军第14、第16师团陷入困境,但同时也给豫、皖、苏的中国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淹没耕地1200 余万亩,造成黄泛区,共计有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震惊全世界。
  但值得注意的是,89万的死亡人数于各方有争议,且目前无定论。有些观点认为,当地死亡平民人数应低于89万:“6月9日,花园决堤放水,门以下4个村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庄、全部冲毁、荡然无存,一直到黄灾结束,这4个村庄再没有恢复。所幸的是,决堤放水时,这4个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决堤及时迁避而无一人伤亡”。而20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为花园决堤的实地主持者魏汝林回忆道:“黄河决成功……灾区人民扶老携幼,均平安逃至平汉路豫西地带,政府分发大量救济金,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即猪狗牛鸡,都随人走避,并无损失”。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中华民国政府一度对外宣称是日军飞机轰炸所致,但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抗战胜利以后,政府仍坚持日军飞机轰炸的说法,但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档案的公开,个中秘密渐为人知。而中华民国政府也承认了自己挖开花园的事实。
  花园的决堤主要责任是由于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央军的主要将领桂永清和黄杰不听调遣,贪生怕死,擅自逃跑,导致原来制定的兰封作战计划全盘崩溃。最后才出此下策。
  花园决堤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洪水之后日军于6月17日以航空兵团全力援助困于河水的第十六师团方面的补给。用运输机、轻重轰炸机,在6月16至24日之间给两个师团投下补给粮秣、卫生材料不计其数。6月29日,日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第二军死于洪水人数便达到7452名之多。
  决堤后,由于形成黄泛区这一巨大地障,迫使敌人于平汉路以东停止前进,从而消除了唐、白河流域及汉水中游面临的威胁。并守住了军事重地郑州。
  花园决堤间接造成了河南一带的黄泛区,不仅国民政府在疏散群众上面不得力,导致89万的百姓被淹死。而且后来汤恩伯部在河南的腐败和抢劫,也造成了河南一带的居民对国民政府极度恶劣的印象,甚至打出了“宁要日军烧杀,不要汤军驻扎”的号。
  战后蒋中正调拨了大量资金修复黄河大堤,史称“黄河归故”,即恢复故道。
   苏尔特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