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楊時卒
| 事件經過:
楊時(1053——1135),字中立,宋南劍州將樂(今福建)人。熙寧間進士,調官不赴。歷知瀏陽、余杭、蕭山三縣及荊州教授。徽宗時,官至右諫議大夫兼國子祭酒,反對割三鎮與金議和,指斥蔡京蠹國害民。力闢王安石學術,著《三經之辯》。高宗時,為工部侍郎,後以竜圖閣直學士致仕,專事著書講學。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紹興五年(1135)四月卒,謚“文靖”。楊時先後學於程顥、程頤,與遊酢、呂大臨、謝良佑,號為程門四大弟子。南宗時,東南學者奉為“程氏正宗”。哲學上,他提出合“內外之道”,即以主觀融合客觀的方法。在人性的問題上,基本承繼二程觀點,認為人的本性至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