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颍上誓师
| 事件经过:
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发动大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至正十一年(135])五月初,韩山童与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刘福通联合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三千余人,聚于颍州颍上(今安徽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天告地,准备起兵。韩山童发布文告,揭露蒙古、色目贵族对财富的贪婪掠夺造成了广大汉族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贫极江南,富称塞北”;声称要“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学习南宋广王赵昺走崖山、丞相陈宜中避日本的精神,兴复宋室。然而,起义的消息不幸走漏,官兵猝然袭击,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韩林儿乘乱逃到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中。刘福通、杜遵道等逃出重围后,重新组织力量,再次起兵,于五月初三一举攻下颍州。起义军头裹红巾,以为标志,故称红巾军;因起义军将士多为白莲教徒,焚香拜佛,故又称香军。红巾军举兵颍上,使元朝政府大为惊恐,速派枢密同知赫厮、秃赤等率军前往镇压,但军至阵前,不战自溃。红巾军趁机进占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汝宁府(今河南汝宁)、息州(今河南息县)和光州(今河南潢川),众至十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