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英宗新政
| 事件经过:
英宗从小受乃父仁宗影响,汉文化素养较高。即位之初,“地道失宁,风雨不时”,各地民变频仍,世祖以来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积弊日益暴露、激化。鉴于此,英宗决心励精图治,“一新机务”,但却遭到太皇太后答己、右丞相铁木迭儿等贵族保守势力的阻挠,心有余而力不足。至治二年 (1322)八月,铁木迭儿病死。九月,答己太皇太后病死。十月,英宗命拜住升任中书右丞相,不再设左丞相,以示信任。在其后的几个月里,拜住全力襄助英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一,全面擢任汉人官僚,录用儒士。首复张珪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议事中书省。吴元珪、王约、韩从益、赵居信、吴澄、王结、宋本和韩镛等人都迅即擢居集贤、翰林及六部官职。二,裁撤机构,减汰冗官。从至治二年十一月起,英宗减罢崇祥、寿福院所属十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所属六十余署。三,行助役之法。各地居民按资产高下出一定比例的土田为助役田,以助役田之出产津贴其他应役者。四,减轻徭役。规定,凡差役“先科商贾末技富实之家,以优农力”。还减免了部分地区、部分诸色户计的徭役。五,颁布《大元通制》。至治三年正月,英宗命儒臣继续仁宗时就已开始的法令汇纂工作,后经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曹元用等审核,定名为《大元通制》,颁行天下。英宗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改革积弊,其核心内客就是“行汉法”,以汉族传统的统治方式治理汉地。新政触犯了大多数保守的蒙古色目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恐惧与反对。新政仅仅进行了几个月,随着英宗的遇刺而结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