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周公作康誥、酒誥、梓材
| 事件經過:
周公封康叔於殷墟故地衛,此處殷人勢力較強,局勢也較其它地區復雜。康叔年紀較輕,缺乏政治經驗,周公對頗為擔心,因而作《康誥》、《梓材》等篇,給予具體指導。在《康誥》中,周公要求康叔到任後,要虛心訪求殷之賢士和長者,請教歷史上殷之所以勃興,和之所以滅亡的原。要明德、慎罰,愛護百姓。周公在《酒誥》中說,從成湯到帝乙的殷代哲王,都有美德和智慧,因而能成就王業。朝遷官員沉湎於酒的,不但不敢,也沒有那樣的閑暇。紂王成天渴酒作樂,不問政事,官員和殷民都被紂的惡俗所化,沉湎於酒,連上帝都聞到酒腥,因而降下滅頂之災,懲罰他們。周公認為,紂之所以亡國,就是由於貪淫於酒,進而唯婦人之言為用,殷末之亂,即始於此,他要求康叔到任後,要以剛製酒,决不能讓民衆再瀋醉於酒。在《梓材》中,周公要求康叔仿照先王美德行事,懷柔諸侯和人民。要想千秋萬世保有王業,必須子子孫孫永遠保護民衆。康叔到衛後,以周公所教為準則,以德化民,受到人民擁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