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遺民詩作
| 事件經過:
南宋滅亡前後,不少文入學士或堅持抗敵,以身殉國,或遁跡山林,誓不事元。通過抒寫亡國之痛、離亂之恨和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表現遺民或烈士的凜然氣節。遺民詩人的作品在衰頽不振的詩壇大放異彩。代表作傢有文天祥、汪元量、謝翺、謝枋得、鄭思肖、林景熙等人。文天祥抗元失敗被俘犧牲,他的《正氣歌》、《金陵驛》等是這派詩歌的代表作。另一名篇《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謝枋得在宋亡後,起義恢復,軍敗被俘,絶食而死。所作《卻聘書》一文和《武夷山中》詩表現出作者的凜然氣慨。汪元量、謝翺、鄭思肖、林景熙等宋亡均隱居不仕。汪元量的《越州歌》、《湖州歌》、《醉歌》等紀實詩篇備述亡國被俘慘痛,痛責權臣誤國、謝太後乞降,被稱為宋亡的詩史。謝翺曾為文天祥的諮議參軍,天祥遇害,他潛伏東南,《登西臺慟哭記》、《書文山捲後》字字血淚,蕩氣回腸。鄭思肖始終不忘故國,畫蘭花不畫土根,謂土地已被別人奪去,無處着根。林景熙的《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意深而筆婉,同樣表達了故國之思,代表了這一派詩歌的另一種風範。除了文、謝等人外,元杜本所編《𠔌音》收錄宋亡元初節士幽人詩百首,亦無不沉鬱悲壯,感慨凄涼,充分體現了遺民詩人的愛國情感和不屈精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