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馬可波羅東遊

國度: 中國  

朝政: 元代

國君紀年: 蒙古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276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蒙古中統元年(1260),威尼斯商人尼柯羅、馬菲奧兄弟東行經商,並到達欽察汗國都城薩萊。三年(1262),欽察汗國與伊利汗國交戰,歸途險惡,兄弟二人繼續東行,至不花剌(今蘇聯烏茲別剋共和國布哈拉),留居約三年。後隨旭烈兀的使者東行,約在至元二年(1265)夏抵大都。忽必烈嚮他們詢問歐洲的情況,委派他們為副使與蒙古使者一起出使羅馬教廷,諸教皇選擇一百名懂教律、精通七藝的傳教士東來。中途,蒙古使者因病留下,兄弟二人於至元六年(1269)抵達地中海東岸阿剋拉 (今以色列海法北),嚮教廷遞交國書,返回威尼斯。兩年之後,尼柯羅兄弟攜帶尼柯羅之子馬可波羅陪同新任教皇格利戈裏十世所派兩名傳教士來蒙古復命。途中二教士畏難退縮,將教皇緻忽必烈的書信和出使證交給尼柯羅等代為送達。三人取道伊利汗國,經過都城桃裏寺,沿古絲綢之路,越帕米爾高原,然後從南疆東行,穿越河西走廊,轉嚮東北,至元十二年(1275)至大都。從此僑居元朝十七年。馬可波羅聰明謙慎、擅長辭令,不久就學會了蒙古語和騎射,受到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雲南和江南各地,並在揚州為官三年,又奉命出使占城、印度等國。至元二十六年(1289),伊利汗阿魯渾因元妃去世,派三名使者入元,請求續娶亡妃同族之女。忽必烈選定伯嶽吾氏貴族之女闊闊真,命原使者護送至伊利汗國。馬可波羅及其父親、叔父懷念故土,請求回國,獲準隨伊利汗使者同行,轉送忽必烈緻教皇和英法等國國王的書信。約在二十八年(1291)春,他們從泉州啓程,乘海船西行。兩年之後,到達忽裏棋子。時阿魯渾巳死,其弟乞合都在位,命他們將闊闊真送給阿魯渾之子合贊。馬可波羅等人完成使命後,從桃裏寺動身回國。元成一宗元貞元年(1295),返抵威尼斯。第二年,馬可波羅在參加威尼斯與熱拉亞的海戰中被俘。在獄中,他講述遊歷東方的見聞,同獄的比薩人魯思梯切諾記錄,於一千二百九十八年完成,後通稱《馬可·波羅行記》。同年夏,馬可獲釋回傢,因遊歷東方而聲名大著,並成為富翁。一千三百二十四年去世。《馬可·波羅行記》對元朝的重大政治事件、典章制度以及各地自然和社會面貌作了基本上符合實際情況的描述,但有的情況得自傳聞,不免失實。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