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顺治宠眷汤若望
| 事件经过:
清廷定都北京后,在华居住的耶酥会士汤若望很快得到了统治者的信任。顺治元年(1644)十一月二十五日汤若望任钦天监掌印官。顺治亲政后,他因给孝庄文太后治好病而被尊为“义父”,顺治即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此后,两人过从甚密。顺治不仅在天文、历法、宗教、道德等方面,而且遇有治道、政事时,均相咨商。顺治自己也常到汤若望寓所,仅十三、十四两年,即访汤若望于其馆舍凡二十四次,随意历览教堂书房及花园等处,有时索性共进便餐,欢洽之情有如家人父子。甚至顺治的十九岁生日(1657)也要在汤若望家里过,在顺治的宠信下,汤若望连连升爵加级,并被授予“通悬教师”称号,加俸一倍,随意出入宫廷,结交权贵士宦,不仅连自己在清廷中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而且传教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至顺治末年,全国各省都有传教士的足迹。由于十四年以后,顺治帝开始崇信佛教禅宗,汤若望企图使其皈依天主教的努力才终于无成。但是,汤若望在顺治的心目中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顺治十六年(1659),当郑成功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时,顺治初欲逃回盛京,遭太后叱责后又恼羞成怒,声言御驾亲征,同时拔出宝剑砍碎御桌。大臣们的劝解更增加了顺治的怒气,于是列长队往汤若望处请求援助,获得应允。于是,汤若望的三言两语转变了顺治的情绪,从而使清廷的混乱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顺治临终前,又听了汤若望的意见,改立玄烨为太子,承继帝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