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順治寵眷湯若望

國度: 中國  

朝政: 明代

國君紀年: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644年十一月25日

終結時間: 1644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清廷定都北京後,在華居住的耶酥會士湯若望很快得到了統治者的信任。順治元年(1644)十一月二十五日湯若望任欽天監掌印官。順治親政後,他因給孝莊文太後治好病而被尊為“義父”,順治即稱他為“瑪法”(滿語“爺爺”之意)。此後,兩人過從甚密。順治不僅在天文、歷法、宗教、道德等方面,而且遇有治道、政事時,均相咨商。順治自己也常到湯若望寓所,僅十三、十四兩年,即訪湯若望於其館捨凡二十四次,隨意歷覽教堂書房及花園等處,有時索性共進便餐,歡洽之情有如傢人父子。甚至順治的十九歲生日(1657)也要在湯若望傢裏過,在順治的寵信下,湯若望連連升爵加級,並被授予“通懸教師”稱號,加俸一倍,隨意出入宮廷,結交權貴士宦,不僅連自己在清廷中成為風靡一時的人物,而且傳教事業也有較大的發展,至順治末年,全國各省都有傳教士的足跡。由於十四年以後,順治帝開始崇信佛教禪宗,湯若望企圖使其皈依天主教的努力纔終於無成。但是,湯若望在順治的心目中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順治十六年(1659),當鄭成功北伐取得節節勝利之時,順治初欲逃回盛京,遭太後叱責後又惱羞成怒,聲言御驾親徵,同時拔出寶劍砍碎禦桌。大臣們的勸解更增加了順治的怒氣,於是列長隊往湯若望處請求援助,獲得應允。於是,湯若望的三言兩語轉變了順治的情緒,從而使清廷的混亂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順治臨終前,又聽了湯若望的意見,改立玄燁為太子,承繼帝位。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