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第三次长沙会战

Country: 中国  

Dynasty: 中国抗日战争

Type of Event: Military

Start Date: 1941 ADDecember 24

End Date: 1942 AD   January 16

Where: 长沙

Participants: 薛岳

Parent Event: 中国军队勇挫日寇锋焰的三次长沙大捷

Event Details:

  一、总论
  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为第二次长沙作战)【注 1】,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至1945年5月国军方面获得的最大战役级别的胜利【注2】。日军投降前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日方称为芷江、老河口作战)都无法与之相比。虽是惨胜,但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8年抗战中,国军少数值得一提的会战。
  【注1:习惯上,将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合称为“长沙会战”,与1944年的常德会战、长衡会战以及1945年的湘西会战合称为湖南四大会战。】
  【注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最大的胜利是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但此战一般划为缅甸战场,不在正面战场二十二次会战中】
  二、战前双方态势
  1940年6月枣宜会战(日方称为宜昌作战)的胜利,标志着日军在长江流域基本已经到达进攻顶点。由于日军“陆军中央部按照明治以来的传统,把战力的重点放在了对付苏联的北方国境,而观察时局、制定政策.因此,并没有力量投入现实的主要战场即中国战线。在这个限制下,担负着解决中国事变的中国派遣军,一直由于强迫缩减兵力、限制作战地域、限制兵站等而感到苦恼。 1939年~1941年两年间,第11军得到的弹药,只有1938年武汉作战的一半。这无疑大大限制了日军的进攻能力。【注3】1940年,日军华中兵力共计33万2千人【注4】,其中11军兵力约占1/2不到。【注5】。
  日军第11军当面的第9战区以及第5战区,是此时中国战区实力最雄厚的战区。从数量上来说,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前,9战区共拥有36个师(具体编制将在最后给出),合计约30万人(日军估计为50万人【注6】)。从质量上来说,9战区的大部分部队都是经历了从武汉会战起的一系列战役,某些部队(如第74军)甚至是从淞沪抗战起打满全场的部队。在战火中,一些部队垮了(如所谓 “德式师”的第36、87、88师,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已经灰飞烟灭),但是也有一些部队愈战愈强,如最终拿下国军抗战战绩最高这一桂冠的74军。此时的9 战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整个中国战场中国军的精华。
  1941年12月3日下达的日军大陆命第575号中,规定华中方向日军的任务是“确保从岳州至长江下游的交通,以武汉三镇和九江为根据地,竭力摧毁敌之抗战能力,其作战地区大致在安庆、信仰、宜昌、岳州、南昌之间”【注7】。中国派遣军11月27 日的军司令官会议上,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也曾作如下陈述:“第11军虽应以经过湖南奇袭重庆为最后手段,但在目前应加强粉碎敌之战斗力,与此同时,一面加强谋略宣传,一面谋求实现局部休战,目标应置于‘保境安民’的战略上。”【注8】可见,在日军的计划中,占地并不是主要目的,日军的目的在于消灭国军野战军。
  但是,日军的这一方针并没有得到坚持。11月23日前后,阿南惟畿听说了军中流传的“长沙作战,反而给予敌人以反宣传的材料,很为不利。”的议论【注9】,于是产生了不满情绪【注10】。1941年12月8日,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南方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也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配合英军的作战,于对日宣战的当天(9日),也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进攻,以牵制日军;同时还命令第四战区向日军第23军进攻,以策应香港英军,并令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分别由广西、四川向云南集结,准备进入缅甸直接支援英军防守缅甸。日军第11军发现中国军队第2军、第4军由长沙附近南下,在这一情况下,12月13日,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认为有必要牵制国军南下行动,配合香港作战。遂决定先发制人,向汨水(汨罗江)方面采取攻势,以牵制中国军队南下,配合其第23军攻占香港的作战,认为这样“即使不能拖住敌人,也将给予其他重庆军队以严重威胁”。第三次长沙会战因而展开。
  根据现存的文件,这一决定作出近似儿戏一般。木下在日记中这样记载:“第二次长沙作战(日方称第三次长沙会战为第二次长沙作战),决定的很快,只用1个小时的时间就下了决心……”【注11】从提出设想到发出命令,一共只有大约短短的12小时!
  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后,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及上高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天炉战”的战法,即在日军进攻的地区内彻底破坏道路,实施空室清野,设置纵深伏击阵地,诱敌深入,以尾击、邀击、侧击、夹击,使这一地区成为一个“天然熔炉”,将日军围歼于内。会后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
  其基本内容为:敌情判断:“日军再向本战区进犯时,有两个可能:一是全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保持于左翼,索取我军右翼包围攻击;一是在主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亦指向左翼,但各以一部分由南昌、武宁、通城进犯,以策应其湘北主力的作战。”作战方针:“战区以诱敌深入后进行决战之目的,在敌进攻时,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线开始逐次抵抗,随时保持我军于外线,俟敌进入我预定决战地区时,以全力开始总反攻,包围敌军而歼灭之。”指导要领:“预定在长沙外围与敌决战,决战时重点保持于长沙以东地区。湘北守军于敌人进攻时,首先应利用既设工事拒止敌人。尔后一面采取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人,一面以主力向伍公市、沙市街以东外线转移,同时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东外线转移,一部分别潜伏于汨罗江、捞刀河间各偏僻地区。当敌军大部队通过后,自动起来攻袭敌后并阻止其撤退。至总反攻时,待命以一部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遮断敌军退路,以主力向捞刀河以北进攻,使围攻长沙之敌不得退过捞刀河北岸。赣中、赣北守军,于敌进攻时以一部守备原阵地,以主力向浏阳以东地区前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浏阳地区向长沙以东攻击。战区直辖各军,以一部及炮兵占领长沙、岳麓山核心阵地,构筑坚固工事而确保之。直辖各军主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株洲、普迹地区向长沙以南攻击。湘北各挺进部队,于敌开始进攻后,在新墙河以北扰乱敌后;俟敌主力渡过汨罗江后,转移至新墙河以南地区活动,尔后阻挠敌军的撤退。鄂南挺进部队于敌攻击开始后,集中力量向蒲圻 —临湘线、崇阳—通城线不断攻袭破坏,扰敌后方。”日军如由南昌、武宁实施牵制性进攻时,则守军分别诱敌至上高东南、铜鼓东南和嘉义附近地区,“反攻而歼灭之” 【注12】
  当日军发动进攻时,第9战区已经做好了准备。1941年11月,9战区高级军官会议上已经制定好了整套作战计划,此时各集团军已经按照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行动侦察了地形并制定了局部计划。尽管日军牵制9战区增援广东方面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欧震第4 军回归9战区),但是战斗还未正式开始。毫无疑问,在准备不周的日军第11军面前,严阵以待的第9战区占有了庙算的优势。
  【注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第6册P232】
  【注4:《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5册P139】
  【注5:第11军共有72个大队。摘自《长沙作战》P132、P135】
  【注6:《长沙作战》P127。】
  【注7:《长沙作战》,P137~138】
  【注8:《长沙作战》,P138】
  【注9:指1941年9月~10月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之为第一次长沙作战)。日军战前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规定:“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间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即日军打击国军部队后就返回原驻地,不占新地,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战线缺少维持战线的兵力所决定的。此战的目的为给重庆政府以巨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中国事变。此战,在军事上,除在宜昌方向外,日军几乎完胜。在会战初期,9战区就落入阿南的圈套,27集团军在大云山被日军一个联队耍的团团转,以一个集团军之重兵竟然无法重创日军一个联队,而到了战役主攻阶段,18日,欧震的第4军被击溃,21日到23 日,26,37军被击溃,26军军部几乎被歼灭,22到27日,10军几乎被全歼,27日,74军被完全击溃,王耀武几乎被俘。国军在日军没有攻略长沙的企图下仅保长沙不失。国军损失25,833人,该数字参见陈诚《抗战经过概要》。日军记载此战仅战死1670人(内军官122人),战伤5184人(内军官272人)。该数字参见《长沙作战》P126】
  【注10:《长沙作战》P138】
  【注11:《长沙作战》P139。】
  【注12:赵子立、王光伦:《会战兵力部署及战斗经过》。《国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之《湖南四大会战》,P193~P195。各兵团部署内容此处略。】
  二,双方参战序列
  日军
  8个步兵联队(25个步兵大队)、2个骑兵联队、2个野战炮兵联队、2个山炮兵联队、1个野战重炮兵大队、2个独立山炮大队、3个工兵联队、3个辎重兵联队等,共约7万人。【注13】
  国军
  步兵30个师,6个挺进纵队,炮兵4个营,工兵1个团另4个营,近30万人【注14】
  【注13:《日军侵华战争》P1624~1627】
  【注14:《抗日御侮》,第八卷P93,此战9战区36个师中有6个师没有参加,参战序列见P157】
  具体参战序列见最后附序列表
  三、战况
  (一)新墙河地区的战斗
  12月15日,日军第11军确定12月22日前后开始进攻,计划在汨水两岸击歼守军第20军和第37军后结束作战。预定作战时间为两星期左右。其进攻的方案为:以第6、第3、第40师团并列由岳阳以南地区的麻塘、龙湾、筻口一线强渡新墙河,击歼第 20军后继续向汨水南岸攻击前进,击溃第37军后结束作战,返回驻地。
  12月20日,第6师团完成了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该师团将主力集结在河岸附近。第40师团由21日起陆续进入托坝附近,准备发动攻势。第3师团集结稍晚,大约在25日前后集结在上述两师团之间,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该师团从武昌经铁路赶赴战场的一部,由于粤汉线火车事故,在27日赶到战场。独立步兵第65大队24日抵达岳州。【注15】
  23日,香港方面英军的抵抗逐渐减弱。然而,此时11军已经来不及终止作战了。
  12月24日,日军第6师团全部进至新墙河北岸,占领了渡河进攻出发地位。左翼第40师团首先发起进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于当日14时在筻口附近强渡新墙河。徒涉过河时遭到守军第134师的坚强抗击。傍晚时渡过新墙河,突破守军罗袁阵地,向潼溪街攻击前进。第27集团军急令第58军的新11师由黄崖市向杨林街前进,由东向西侧击敌人,策应第20军的作战。第134师右翼方山洞附近的部队亦向南撤退,与主力靠拢,参加战斗。
  日军右翼第6师团于24日傍晚开始进攻,当夜强渡新墙河后突破守军第133师阵地,攻占了新墙、七步塘等据点。第133师除留置一部兵力守备纵深内各据点外,主力向南岳庙、洪桥以南转移;第134师退守十步桥东西之线。
  25日晨,日军第3师团随第6师团之后徒涉过新墙河,从右翼投入战斗,沿粤汉路东侧攻击前进。此时,守军第58军的新11师由杨林街附近向日军第40师团右侧后攻击,第58军的新10师亦进至胡少保附近。激战至晚,日军进至黄沙街、大荆街、三江口、关王桥以北一带。守卫傅家冲、洪桥两据点的第398团第2、第3营依托工事顽强抗击,曾数次击退日军的冲击,但终因兵力悬殊,第2营营长王超奎和第3 营副营长吕海群及所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注16】
  26日,日军以一部兵力围攻第20军阵地纵深内的各据点,抗击第58军之侧击。主力向汨罗江北岸地区突进,在攻占关王桥、三江口、大荆街及东沙街等主要据点后继续向南攻击前进。当日晚,日军右翼第3师团进至归义汨罗江北岸,中路第6师团进至新市汨罗江北岸,左翼第40师团进至长乐街。
  27日晨2时,薛岳令第37军加强汨罗江南岸的防守,阻止日军渡过汨罗江;令第20军、第58军向东南山区撤退,准备尔后反击。此时留置日军后方防守据点的各部队已大多突围撤走,与主力会合。【注17】
  【注15:《长沙作战》P146~147】
  【注16:第4连何腾文守下高桥,第6连余煜星守谢子其,第5连及营直属部队守新墙河杨公岭据点。399团团长景嘉谟,3连连长王化南。该连防守黄沙街。133师398团防守龙凤桥至新墙河下高桥一线,399团防守鹿角至龙凤桥一线。以上资料出自时任133师副师长向廷瑞和参谋长苏直方所写《新墙河抵抗及影珠山截击》(以下简称为《新》文,收入《国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之《湖南四大会战》 P207~210。王营长殉国时间各资料有出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183~1184 12月25日杨森至徐永昌密电显示此时王营长已经阵亡,但是根据《新》文,则是在战役第三天下午(推算为26日)。此处存疑。】
  【注17:《长沙作战》P148~P150】
  (二)汨罗江以南地区的战斗
  26日傍晚,第3师团得到“汨水左岸之敌,正逐次撤退”的情报,于是决定提前进入汨水左岸,规定该部必须在28日拂晓前推进到汨水左岸地区,攻击归义南方高地一线之地【注18】。
  第九战区防守汨罗江防线的部队为第99军(2个师)及第37军。沿汨罗江南岸,由左至右为:第 99军的第99师防守湘阴至营田以东之线,第92师防守归义东西之线,第37军的第95师防守新市、伍公市之线,第60师防守秀水、浯口、张家渡之线,第140师控制于金井地区,为军预备队。
  12月27日,日军第3师团的骑兵联队于11时左右首先由归义附近渡过汨罗江,突破守军第92 师阵地,进至栗桥以北,掩护其主力渡江。第6师团及第40师团在击破第37军在汨罗江北的前进阵地及据点后,其先头部队于傍晚先后在兰市河和长乐附近强渡汨罗江,占领了滩头阵地,但在第37军的坚强阻击下,未能进展。
  12月28日,日军第3师团主力全部进至汨罗江南、沿粤汉铁路两侧,向南突进,18时前后进至八里、金鸡山、大娘桥等地。守军第99师等退至牌楼一带。第6师团及第40师团遭到纵深阵地内依托既设工事和据点顽强防守的第37军的阻击,进展缓慢。
  由于日军第3师团已经深入,左翼形势严峻,薛岳令第37军预备队第140师向铁路方面增援,归第99军指挥,阻击日军第3师团;令第37军军长率指挥所向前推进至米公源,就近直接指挥第95师和第60师的战斗;令位于陈家桥、三江口地区的第20军和位于长湖、新寨地区的第58军向长乐街、大荆街方向攻击日军的侧背,以牵制日军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主力,阻其南渡汨罗江。阿南惟畿企图包围、歼灭汨罗江南岸的第37军,于28日晚令第3师团向左回旋,迂回至第37军后方的福临铺。该师团遂由大娘桥附近连夜兼程东进。
  12月29日,日军第3师团于凌晨进至新开市附近,向退至新开市的第99师发起攻击。此时守军第140师亦已到达李家以西,薛岳遂令第140师接替第99师防守新开市附近阵地,令第99师退守湘阴和营田。日军第3师团及第40师团主力当晚已全部进至汨罗江南,与守军第37军相持于童家、西山庙、秀水、清江口一线。
  12月30日,日军在航空兵及炮火掩护下全线发动猛攻。日军第3师团除留一部兵力仍在铁路附近继续攻击守军各据点外,主力在攻占新开市后向东南急进,当晚进至福临铺,先头进至麻林附近。日军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亦在攻占长岭、浯口等地后,于当晚分别进至福临铺和金井一带。留于新墙河以南地区的第20军之一部,于30日夜突袭驻于新墙东南长胡镇的日军辎重兵第40联队,给予歼灭性打击,并将其联队长森川启宇击毙。
  当薛岳得知日军第3师团已突进至第37军后方的情况后,立即令第37军向金井以东的山区撤退,转至外线待机实施反击。至此,汨罗江以南地区的战斗告一段落。【注19】。
  【注18:《长沙作战》P152。】
  【注19:《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三次长沙会战目】
  (三)长沙地区的战斗
  日军第11军发动这次进攻的战役企图本为策应其第23军攻占香港和南方军的作战,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的兵力,不使南下,所以原定的作战计划是进至汨罗江以南地区,给予守军第37军以重创后即撤回原防地,并无攻占长沙的目的。但阿南惟畿在作战之初即有乘势攻略长沙的意图,第3师团师团长亦有相同的想法,曾两次提出建议。当日军渡过新墙河、迅速进至汨罗江北岸时,阿南惟畿认为进攻开始以来进展顺利,又得到长沙守军暂编第2军南下、现市区兵力薄弱的情报,遂准备渡过汨罗江后继续南下,攻占长沙。军部参谋们认为本次作战目的主要在于策应香港作战,现香港已为日军占领(25日攻占香港),应按原计划撤回原防,进攻长沙必须慎重。阿南惟畿没有采纳参谋们的意见,向“中国派遣军”发去请求进攻长沙的电报。27 日、28日均未收到“中国派遣军”的批复。29日,阿南接到航空兵的侦察报告,说“中国军已向长沙退却”,认为正是乘势攻占长沙的良好战机,遂独断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向长沙追击,并分别向“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大本营陆军部申诉理由,请求认批。当晚下达了进攻长沙的命令。
  由于第11军计划的长沙作战从计划到开始作战过于仓促,开战时日军官兵只能用出动时紧急携带的 120发步枪弹作战。战斗开始几天情况还好,但是随着战事的拖延,这一点严重限制了日军战斗力的发挥。此外,11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补新墙河以南被破坏的道路。于是一贯不重视后勤的日军又提出了开辟东部丘陵地带的馊点子。日军工兵一边砍树,一边束柴铺垫,迂回前进。费工费时不说,质量还只能达到勉强通过汽车的标准。道路凹凸不平前所罕见。就这么不眠不休地干了5天,到29日才把兵站路从新墙到了大荆街,保持运输都还是个问题。这种情况下阿南惟畿进攻长沙的决定,实在不愧为日军的杰出代表。日后牟田口在英帕尔也这么来了一出,不过和在温带的湖南作战的日军相比,困在印度的森林中的日军连跑都没法跑,只能活活饿死。【注20】
  日军第3师团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后立即发起追击,昼夜兼程前进。30日夜到达枫林港,留骑兵联队向北警戒,主力渡过捞刀河,经碑楼铺、梨市,渡过浏阳河,经东山向长沙东南郊前进。第6师团在航空兵支援下进至梨市渡河点附近担任警戒,并作为第二梯队。第40师团进至金井一带,牵制东面山区的中国军队,掩护第3、第6师团的后方。独立混成第9旅团29日到达岳阳,立即向关王桥前进,以保障进攻主力的侧背安全。
  12月30日晚,薛岳向蒋介石报告日军当前的动态,并说“我军已按照既定计划围歼此敌”。蒋介石为防止过早使用第二线部队,致电薛岳:“敌似有沿铁道线逐步推进攻占长沙之企图。该战区在长沙附近决战时,为防敌以一部向长沙牵制,先以主力强迫我第二线兵团决战,然后围攻长沙,我应以第二线兵团距离于战场较远地区,保持外线有利态势,以确保机动之自由,使敌先攻长沙,乘其攻击顿挫,同时集举各方全力,一举向敌围击。以主动地位把握决战为要。”
  对日军来说非常遗憾的是,尽管第3师团一路狂奔赶到了长沙城下,但是进攻的最佳机会已经失去。就在31日夜间,第10军调整了部署,补上了防御上最薄弱的一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第一阶段,日军的进攻总体来说是顺利的。如果硬要找出这丢失的12小时来,那只有湘北滚滚的汨罗江。由于大雨而暴涨的汨罗江,将日军阻挡了12小时以上。
  第40师团于31日2时40分占领鸟石尖和牙尖后,与驮马部队会合。31日黎明,该师团以步兵第236联队为前卫,进入栗山港。同时命令步兵第234联队第2大队确保鸟石尖、磨刀尖一线,对浯口方面掩护军侧背,并将骑兵队留在检市厂附近。师团于 31日19时进入天王庙附近,并得到了与国军大部队隔山并行南下的情报。元旦当日,该师团抵达金井,留下一部确保金井东侧。此时该师团的补给已经断绝,当地坚壁清野又做得很出色,整个师团一个早上仅仅找到两个白薯而已【注21】。
  1942年1月1日凌晨,日军已经杀到了9战区布置的“天炉”炉底,而国军也在向日军侧背挺进。第9战区于当日命令各部队,于1月1日零时开始攻击前进,对长沙外围之敌进行反包围,并限定在1月4日夜间,进至第一次攻击到达线【注22】。此时双方都希望长沙方向的日军尽快结束进攻。日军是希望捞一把就走,况且日军的后勤和重武器也不能支持长期作战,而国军则担心炉底被凿穿。
  1942年1月1日8时,日军第3师团于梨市南的磨盘洲附近全部渡过浏阳河,以第18联队和第68联队并列向长沙城东南郊区前进,11时许,向阿弥岭南北之线的预第10师阵地发起进攻。激战到16时,阵地被日军突破,预第10师退守半边山、左家塘一带的既设阵地。18时左右,阵地再被突破,守军第29团第1营伤亡殆尽。日军继续进攻,遭到守军坚强抵抗,被阻于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前。
  此时,日军第11军情报部门破译了薛岳令各集团军向长沙附近集结、准备围歼日军的电报,阿南惟畿急令第3师团加紧进攻,企图在第九战区形成包围以前攻占长沙。第3师团当即将师团直属的第6联队第2大队由第68联队左翼投入战斗。日军增强力量后,于 21时攻占军储库、邬家山附近阵地,第2大队大队长加藤素一率一部兵力乘势突入至白沙岭。22时,预第10师在岳麓山重炮兵支援下组织反冲击,收复了军储库、邬家山阵地,并包围了白沙岭日军第2大队。
  1月1日元旦当天,白沙岭的加藤大队全灭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极为重要的事件。加藤素一少佐带领副官3名,于2日2时左右与国军遭遇,当即被一枪击穿腹部,不久毙命。其余军官相继战死,只有池田至兵长杀出一条血路告急。日军随即发动了几次冲锋企图救出加藤,然而在守军的猛烈阻击下,日军几次攻击都劳而无功。战至2日夜间,被包围的加藤大队这一部全灭【注23】。
  对日军来说,加藤的死不仅仅是损失了一名大队长而已。从加藤的尸体上,国军得到了日军出动以来的各种计划和命令等文件,得知了当面之敌为第3师团,第6师团现位于榔梨市,第40师团位于金井。更重要的是,国军了解到日军弹药缺乏这一重要情报【注 24】。预10师缴获的文件被迅速送到了9战区司令长官部。薛岳看到后一方面将情况通报各部,一方面命令各集团军按照预定计划快速向长沙外围合拢、围歼敌军;同时命令第10军进行反击【注25】。
  1月2日,日军第3师团继续组织进攻,将攻击重点由南门方向移向东门,集中炮火,并令工兵第3 联队逐次爆破守军的堡垒群,猛攻第190师四方塘、南元宫一线阵地。守军顽强抗击(有些阵地曾多次反复争夺),以手榴弹和刺刀进行白刃格斗,日军的多次进攻被击退。守备南门外械所高地的预第10师葛先才团(第28团),战至仅剩58人,终于保住了阵地。第30团还以一部兵力秘密机动至南门外侧击日军第 68联队,将其第7中队击歼大半,中队长丸山信一以下所有军官全被打死【注26】。
  此时,守军第4军已由广东车运到达株洲,第19、第27、第30集团军亦按照计划正向长沙合围中。2日晚,蒋介石致电第10军:“此次长沙会战之成败,全视我第10军之能否长期固守长沙,以待友军围歼敌人……敌人悬军深入,后方断绝,同时我主力正向敌人四面围击,我第10军如能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必能摧破强敌,获得无上光荣。”用以鼓励士气。
  阿南惟畿见第3师团攻击顿挫,而第九战区外线兵团正向长沙地区逼近,形势严峻,但仍企图在守军外线兵团到达前攻下长沙,遂于2日夜令在梨市的第6师团从第3师团右翼投入战斗,同时令在金井地区的第40师团迅速进至春华山一带,对东部山区警戒,保障进攻两师团的后方安全。第6师团留第45联队守备梨市及附近渡口,其余连夜进至长沙东北郊。【注27】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同时发动攻击,第6师团进攻北门至东门间阵地,第3师团进攻东门至南门间阵地。激战终日,日军除第6师团第23联队的第12中队曾一度由城北向西突至湘江岸边外,其余部队全被击退。第3师团第68联队的第2大队在向东瓜山阵地冲击时遭到守军预10师的密集火力和以手榴弹和白刃战进行的反击,在6时30分前后该大队被击退,大队长横田庄三郎以下被打死、打伤百余人。当日晚,薛岳为加强长沙防守和反击力量,令第73军的暂第5师接替第77师荣湾市一带的防务,而令第77师渡过湘江至长沙城内,归李玉堂指挥,为第 10军的预备队,控制于南门口附近。【注28】
  数日的争夺,尽管日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对于日军来说,此时一个更严峻的情况已经摆在面前:日军的弹药已经告罄。部分日军已经被迫用刺刀和国军作战。另一方面,至当夜,第3师团的伤亡已经达到700人【注29】。当日晚间第6师团一部进袭第 190师第569团阵地,被守军击退【注30】。此时日军虽将全部兵力投至一线,但已无力组织强有力的攻击,被迫改为守势作战。
  鉴于长沙守军日益艰难的战况以及国军增援部队陆续开到的现实,当晚20时,薛岳下令第73军以暂5师接替第77师的防务,第77师交防后立即渡江归第10军指挥,为该军总预备队。第10军下令该师以一团占领湘春街东西大街,对北及江岸严密警戒,主力位置于南门口附近。当日傍晚,第4军抵达长沙附近,先头部队在日军步兵第68联队背后开始筑阵地。第79军也在向第3师团浏阳河渡河点东山迫近,一举占领了桥梁。
  围攻长沙城的日军第11军部队粮弹将尽,攻势屡遭顿挫,且处于被中国军队包围状态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于3日夜间决定撤退。【注31】
  【注20:《长沙作战》P162】
  【注21:《长沙作战》P178】
  【注22:《日军侵华战争》P1639】
  【注2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192~1197 陆军第10军司令部第三次长沙会战机密日记。最后歼灭该部的部队可能为预10师30团。】
  【注24:《长沙作战》P170,《日军侵华战争》P1644。】
  【注25:《日军侵华战争》P1644。】
  【注26:《长沙作战》P170~171,《日军侵华战争》P1644~1645。对照《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192~1197 陆军第10军司令部第三次长沙会战机密日记,当日中午薛岳下令第73军派1个营于黄昏后接替预10师1个营在水陆洲的防务,后者换防后归还建制。推测和第 7中队交战部队即为预10师换防的那个营】
  【注27:《长沙作战》P171,《日军侵华战争》P1645】
  【注28:《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三次长沙会战目】
  【注29:《长沙作战》P173】
  【注30:《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192~1197 陆军第10军司令部第三次长沙会战机密日记】
  【注31:《长沙作战》P182】
  四、日军撤退,国军追击
  日军第6师团因有第45联队留守梨市及渡口,所以撤退较为顺利,5日凌晨即退至梨市。第3 师团开始向东山撤退时,第79军已进至东山附近浏阳河东岸,并将渡桥炸毁。5日凌晨2时,第3师团到达东山时遭到第79军的堵击。此时第4军一部亦由长沙城南向梨市迂回,遂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在第79军和第4军的夹击下,日军第3师团陷于混乱,死伤甚众,被迫沿浏阳河南岸向磨盘洲退却,企图仍从来时渡河点徒涉过河,但遭到北岸第79军密集火力的堵击,死伤及溺死者达500余人,因而再次改向第6师团所在的梨市退却。6日凌晨退至浏阳河北岸,与第6师团会合。此时,第4军、第79军及第26军也跟踪追至梨市附近,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两个师团并列向北退却,中国军队紧紧追击。该两军于7 日凌晨退到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日军第40师团由金井向春华山前进时,沿途遭到第37军的多次阻击与侧击,其第236联队伤亡惨重,第2大队长水泽辉雄、第5中队长三宅善识及第6中队长关田生吉等均被打死。到达春华山地区时,又遭到第78军的攻击。7日夜脱离与第78军的战斗,经罗家冲向学士桥退却。
  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沿途不断遭中国军队截击、侧击。进至青山市、福临铺、影珠山地区时,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军的拦截阻击和第4、第26、第78军的追击,第3、第6师团被包围于该地区。
  为了接应第3、第6师团的撤退,阿南惟畿令独立混成第9旅团南下解围。8日晚,该旅团对影珠山发动进攻。在该地担任堵击的第20军第58军立即进行反击。经彻夜激战,将该旅团击溃,并将其1个大队包围于影珠山附近。战斗至9日10时,该大队除1名军曹逃脱外,大队长山崎茂以下全部官兵被歼。
  1月10日,第6师团企图向北突围,其第13联队被第20军和第58军分割包围于冯家附近,遭到猛烈的围攻。虽然第1飞行团出动全部飞机支援,第13联队仍无法突出重围。联队长友成敏惟恐被歼后文件落入中国军队之手,下令将文件全部焚毁。
  阿南惟畿得到第6师团被分割包围的报告后,立即令第3师团、第40师团及第9旅团分别从麻林市东、象鼻桥和影珠山以北向福临铺和其以北地区推进,一方面解第6师团之围,一方面集中兵力向北突围撤退。
  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亦从春华山东侧北撤。第99 军、第37军再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整顿。第20军、第58军、第73军、第4军、第37军和第78军尾追至汨罗江南岸后,第78军于13日从浯口渡过汨罗江,向长乐街以北实施超越追击。
  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原防地,第20军、第58军、第78军等中国军队一面寻歼汨罗江以南的残留日军,一面向新墙河以北日军阵地实施袭击。至16日,基本上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第11军指挥所也撤回汉口。【注32】
  战后,国军声称打退了日军进犯长沙的企图,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日军则称实现了战前的目标,削弱了9战区的实力,有力援助了香港方面作战,是这次会战的真正胜利者。
  【注32:《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三次长沙会战目】
  五、双方战果损失
  此次会战,9战区司令薛岳称日军被消灭5万多人,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29217名。【注33】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近70年后,还有很多台湾史学家和大陆“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坚持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总计出动7万的日军被歼灭5万【注34】,但却始终无法解释会战中为什么是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并几乎被“全歼”的日军完全掌握主动权并来去自如,以及战后取得“大捷”的国军为何无力反攻已近“全灭”的11军驻守的武汉,甚至连岳阳都不能靠近。
  而据比较可信的数字,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仅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另军马被打死1120匹,打伤646匹。【注35】
  【注33:军令部战报数字应出自1月22日,薛长官至蒋委员长电:“谕委员长蒋,谨将第三次长沙会战敌伤亡列起如下,此数仅系遗尸,被俘及各部目睹者,至其阵亡及重伤官兵自行焚化,.....轻伤能随队行动逃回者,无从调查统计,均不在此数内。.....敌负重伤23003,阵亡33941,合共伤亡遗尸56944。职薛岳。子养。达长。印。(长沙)”。国军伤亡损失数字台湾史政局《抗日战史》则记载为31,346名】
  【注34:台湾史学家黎东方《细说抗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目,数字引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
  【注35:《长沙作战》P215】
  六、结论
  会战开始至28日,这一阶段日军的进攻非常成功,实现了11军在战役开始时的计划。24日下午投入战斗,26日夜间就杀到了汨罗河边,48小时内就突破了国军的防线,前进了大约25公里。从这段来看,早有部署的国军部队在准备不足的日军面前没有显示任何优势,20军血战15日的计划完全泡汤。至28日准备围歼37军95师时,开战前日军的计划:打残20军、围歼37军、牵制9战区南下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此时罗卓英还在准备在长沙附近决战的反击计划,完全没有掌握日军的动向。
  27日开始阿南惟畿和丰岛师团长先后发疯,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意图扩大战果,开始了向长沙的冒险。这一冒险最终导致了孤军深入的日军被包围在长沙城下,最后被迫后撤。
  总体来说在战役层面国军日军各打了半段胜仗。国军死伤失踪3万但是长沙未失;日军消耗国军有生力量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但为此付出了6000伤亡的代价。以策应香港作战为目的的战役损失竟然是香港作战的2.5倍,则属于代价过重【注36】。
  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和日军都有理由声称自己的胜利,但是国军已经没法打得更好,而日军则本有机会获得更为彻底的胜利。三战长沙是日军的胜利,但却是阿南的失败;是国军的失败,却是薛岳的胜利。
  【注36:《长沙作战》P214】
  附表: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12月)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
  第3师团丰岛房太郎
  第29旅团石川忠夫
  步兵第18联队(欠3个中队)
  野炮兵第3联队(欠第1大队)
  第68联队(欠第3大队)
  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
  骑兵第3联队1个中队
  步兵第34联队的第2大队
  工兵第3联队
  辎重兵第3联队
  步兵第6联队的第2大队
  第6师团神田正种
  第6步兵团(步兵第13、第23、第45联队)
  野炮兵第6联队(第1、第3、第7中队)
  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
  工兵第6联队
  辎重兵第6联队
  第40师团青木成一
  步兵第234联队
  步兵第235联队
  步兵第236联队(第1、第2大队)
  第40骑兵队
  山炮兵第40联队
  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
  工兵第40联队
  辎重兵第40联队
  独立混成第9旅团池上贤吉
  独立步兵第38、第40大队及炮兵1个中队
  独立步兵第6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4旅团)
  独立步兵第95大队〔属独立混成第18旅团(即外园支队)〕
  步兵第218联队第1大队(属第34师团)
  军直属工兵队、输送队及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第1大队
  第1飞行团秋山丰次
  飞行第44直协、侦察战队
  独立飞行第18、第83侦察中队
  战斗飞行第54战队
  独立飞行第87轰炸中队
  附表: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12月)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预备第5师曾戛初
  赣保纵队熊滨
  第2挺进纵队康景濂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
  第20军杨汉域(第133、第134师)
  第58军孙渡(新10、第11师)
  暂54师孔荷宠
  第6、第7挺进纵队
  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
  第78军夏守勋(新13、第16师)
  第72军韩全朴(新15、第34师)
  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王劲(第4、第5、第8纵队)
  第4军欧震(第59、第90、第102师)
  第10军李玉堂(第3、第190、预10师)
  第26军萧之楚(第33、第41、第44师)
  第37军陈沛(第60、第95、第140师)
  第73军彭位仁(第15、第77、暂5师)
  第79军夏楚中(第98、第194、暂6师)
  第99军傅仲芳(第92、第99、第197师)
  第74军王耀武(第51、第57、第58师)
  新20师
  第3、第4挺进支队
   长沙地图 Keyword: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