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周公東徵
| 事件經過:
武王死後,子成王繼位。成王幼弱,尚在襁褓之中,不能親政,其時周初定天下,局勢尚未完全穩定,諸侯叛亂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於是,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旦攝政當國,代行天子權力。管叔、蔡叔對此不滿,散布流言蜚語,說擊公企圖謀害成王,竊取王位,連召公爽也相信此說。周王室最高統治層的變故和動蕩,給殷商殘餘勢力以可乘之機,紂王之子武庚串通管叔、蔡叔,聯合東方淮夷(今江蘇、安徽一帶)、徐(今山東臨沂一帶)、奄(今山東麯阜)、蒲姑(今山東博興東北)等方國部落,發動復國戰爭,使周王朝面臨嚴峻局面。周公毅然决定調動大軍,進行第二次東徵,討伐叛亂勢力。不意遭到王室貴族和諸侯百官反對。他們認為,武庚與管蔡、淮夷相勾結,聲勢浩大,加之地形險阻,東徵難操勝算。不如遣使言和,或者周公立即還政於成王,抑或能使武庾罷兵。周公力排衆義,堅持出兵,並發表了著的《大誥》,陳述東徵意義。他強調,平定叛亂是繼承文王大業和執行上帝命令,誠然艱難,但子孫必須盡一切努力完成。譬如父親想蓋房子,已經定好規模,可是兒子堆土作堂基的事都不願播,還肯去收穫嗎?這樣的兒子就是拋棄父輩基業!周公表示,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文王未竟之業。在周公的指揮下,東徵軍迅速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接着揮師東進,經過三年苦戰,滅國五十,肅清了參與叛亂的東方方國、部落,周王朝的統治伸展到黃河下遊和東部沿海,東徵取得徹底勝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