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美合作所

国度: 中国  

朝代: 中国抗日战争

事件类型: 外交

日期: 1943年   4月

地点: 重庆

参与者: 美国

中美合作所
事件经过:

  4月,中美合作所成立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又简称中美技术合作所、中美合作所、中美所等,最常见的称呼是中美合作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其目的是中美之间加强军事情报的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第一条为:
  “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所),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迅速歼灭日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使美国最终参战。美国与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击日本必须主要依靠海军及空军,掌握足够的气象、地理及军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国认为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可以为美国提供这些信息。为了战胜日本,美国必须要同中国的军情机构合作,在中国成立一个军事情报机构,为中美共同打击日本提供相应情报。1942年5月,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奉命来到中国,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和骚扰日本”。在中国驻美武官萧信如的帮助下,梅乐斯与军统戴笠取得了联系,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1943年初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合作所协定》的条约。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罗斯福和蒋介石的批准,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1,一说为1943年7月1日2,结束于1946年1月3,一说为1946年5月4。中美合作所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成立时,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杜诺万少将、萧信如上校和梅乐斯、戴笠先后签名。军统领导人戴笠、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分任主任。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报组、气象组、心理组、军事组和秘密行动组等部门组成。
  
  中美合作所的历史作用
  按照成立时的约定,中美合作所的主要任务是:
  扩大搜集与交换情报,分呈两国最高统帅部参考;
  严密布置东南沿海的敌后情报网,准备策应美军登陆;
  布置中国全国气象网,制定气象预报,提供美国海、空军参考;
  侦译敌方电讯、研究敌人动态;
  加强情报通讯、争取情报的时效,使能制敌机先;
  扩大警特训练,以达成防奸防谍,维护治安的任务;
  开展心理作战;
  加强秘密破坏工作,摧毁敌人的军事设施及军用物资。5
  按照上述任务要求,中美合作所做了大量工作,为取得对日作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中美合作所经过电讯侦测与密码破译,为美国准确提供了情报,使得美国空军得以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中美合作所还建立了165座气象台、通讯电台、观测哨等,为作战提供气象信息,这些情报对美军日后在太平洋上进攻日占岛屿和轰炸日本本土都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中美合作所还对日进行了心理战,如在中国沦陷区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日本广播并进行反宣传,展开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或者加强抗战宣传,增强沦陷区中国人的信心。对经济战方面的工作如印制汪精卫政权储蓄券的假钞偷运到沦陷区,扰乱当地金融,并大量收购日货与沦陷区物资运回大后方等。中美合作所存续期间,美国特工部门主持在各地举办了22个特工训练班,美军为军统提供了9000余吨特工器材、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装备了10万余名军统人员,加强了中方对日作战的能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一份报告评价中美合作所的军事及气象信息“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中美合作所与白公馆、渣滓洞的关系
  现在没有证据显示中美合作所和军统的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有组织上的关系,但是却有证据显示他们没有关系。而不少人之所以将中美合作所等同于白公馆及渣滓洞,主要是从《红岩》等文艺作品得来的印象。
  当时《红岩》等中共文艺宣传作品为了宣传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国,而将三者糅合在一起,这使得在1949年后,很多中国大陆人对中美合作所的主观印象倾向负面。实际上,中美合作所的历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结束,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从未参与过国共争端。不过,在白公馆和渣滓洞里对中共政治犯进行刑讯的一些军统人员,确实是由中美合作所培养出来的。此外,由于中美合作所的主任是中共所深恶痛绝的军统局领导人戴笠和不顾美国政府的意见而介入国共两党冲突且反共的梅乐斯,因此,美国左翼汉学家费正清对此有这样的评论
  “中美合作所确实曾经部署过骚扰日军后方的行动,并为美国海军的登陆做了准备。但中美合作所的弊端在于,当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时,它把美援全部用在了国民党一边。这就在客观上意味着美国‘过早地’正式加入了反对中共的活动。这为中国共产党所深恶痛绝,并完全有正当理由把它看作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不义行为。
  中国国民党在撤守到台湾前,实施了对部分被关押的中共政治犯的集体处决,这被中共大肆宣传为“中美合作所大屠杀”。而事实上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是白公馆和渣滓洞等地。所以,中美合作所背负了本不该承受的集中营恶名。
  后来,又出现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这种误称。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这个名字,最早见于1956年8月 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的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里。它主要指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与磁器口之间,占地约5250亩的一片地区。事实上,中美合作所只在空间上和白公馆、渣滓洞有部分空间上的重叠,时间上仅有很短时间的重叠,而且就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叠来讲,目前也没有证据说明关押、刑讯政治犯和中共党员与中美合作所有关系。
  从调查浙江大学教授费巩失踪一案反推,中美合作所也不能干预看守所的事务。费巩于1944年春在重庆千厮门码头失踪,当时很多人认为是被国民党特工绑架,费巩的同学等通过层层关系联系到了美国驻中印缅战区司令魏德迈,魏德迈将此事交给任中美合作所副主任的梅乐斯来办理。当有人假设美方有人提出要检查看守所的时候,戴笠的态度是拒绝的。即中美合作所的美方主任梅乐斯亲自指派都不能检查看守所,可以说明中美合作所根本无权插手看守所事务。
  中美合作所和看守所的关系仅仅是中美合作所曾经占用过白公馆看守所当美方人员的住处。1939 年底,军统局以军事委员会战地工作服务团的名义,将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磁器口、五灵观、杨家山一带作为乡下办事处。在其中设立的看守所,是军统将原四川军阀白驹的香山别墅改建而成。中美合作所成立后,大批美国人来华,军统将这个看守所迁址于附近的渣滓洞,而香山别墅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中美合作所解散后,白公馆又改回看守所,渣滓洞暂时弃用。后来由于犯人增多,渣滓洞重新启用。
  在重庆当地人的口中,中美合作所是国共内战结束后对军统重庆缫丝厂地区的总名称。而实际上这个地区多数都是军统的机构,中美合作所只有机构本身和一个特警班,只占了少部分。
   重庆地图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