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詔撤援朝明軍歸國
| 事件經過:
侵朝日軍退出王京之後,李如鬆遣將分扼要害,以李寧、祖承訓守開城,楊元守平壤,李如柏守寶山,查大受守臨津,劉綎守釜山海口,朝鮮戰局至此略定。萬歷二十一年(1593)夏秋,日軍又自釜山移駐西生浦。並送回朝鮮王子。同年七月初一日,明神宗下詔撤李如鬆大軍離朝回國,衹留四川參將劉綎以及遊擊吳惟忠所統之兵合計七千六百人,分守要口。由於兵部尚書石星一意和主議,欲封貢日本,神宗便命瀋惟敬再次赴日本軍營議和。為此。神宗再令撤回吳惟兵等兵,衹留劉綎兵防守。對此,朝臣多持異議,以為“倭情未定”,不宜急於撤兵過多,更不宜急於議和,加以封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