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寧夏哱拜起兵反叛

國度: 中國  

朝政: 明代

國君紀年: 明神宗朱翊鈞萬歷二十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592年三月18日

終結時間: 1592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致仕寧夏副總兵哱拜,因多次受到寧夏巡撫黨馨裁抑,其子承恩因強占民女為妾而受到黨馨鞭打。加上供給鼕布衣、花及月糧銀,又不一視同仁。其屬軍鋒劉東暘、許朝等人對此大為不滿,終於在哱拜的極力嗾使下,以不如數發給鼕衣布、花、月糧銀為藉口,於萬歷二十年(1592)二月十八日早晨糾集部衆,發動反叛,殺死黨馨和石繼芳,放火焚燒公署,劫奪符印,開庫發銀,釋放囚犯,搶掠居民,殺死遊擊梁琦、守備馬承先。強迫張維忠交出敕印、自縊死。劉東暘遂自稱總兵,奉哱拜為謀主,分兵占據城堡,進軍各地,進而率兵過河,欲取靈州,聯合蒙古套部,“勢大猖獗,全陝震動”。三月初八日兵部尚書、總督魏學曾嚮朝廷報告哱拜反叛,神宗即詔魏學曾調集大軍進剿。四月十五日,又命李成梁之子、總兵官李如鬆提督陝西軍務,統兵討伐哱拜。武臣有提督自李如鬆始。其後,又先後命董一奎、李蕡和蕭如董、麻貴為總兵和副總兵,嚮哱拜叛軍發動進攻。此後,又命寧夏巡撫朱正色、甘肅巡撫葉夢熊至軍中協助李如鬆。六月,葉夢熊從甘肅運去神炮火器四百車,徵調苗兵,浙江巡撫常居敬亦募浙兵千餘人,自備糧餉赴援。諸堡次第收復,惟寧夏鎮城(今銀川)屢攻不剋。於是官兵分為五路並逼城下。繼之,梅國楨、李如鬆統遼東、宣大、山西兵至,軍勢大振。六月二十五日官軍用布袋三萬個,盛土登城。官軍又乘勢環城築堤一千七百丈,决水灌城。並擊退城外套部援兵。城中糧盡,死者相枕,紛紛要求哱拜投降。九月初三日浙兵、苗兵、莊浪兵俱雲集城下,官軍使間計致使承恩與劉東祐等人互相殘殺,然後調集各軍奮勇登城,哱拜倉皇自縊死,全家自焚。叛軍覆沒。十一月十二日,承恩及其黨被斬於北京。十二月初八日,以寧夏哱拜平,詔告天下。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