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趙用賢疏言江南賦稅徵收諸弊
| 事件經過:
萬歷十四年(1586)七月十六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趙用賢奏:天下財賦,東南居其半。而嘉、湖、杭、蘇、鬆、常六府,又居東南十分之六,其他舟車諸費又六倍於他處,東南實為天下財賦之源。而自數年以來,拖欠錢糧日多,小民嗷嗷,十室九空。原因不獨在徵賦之日增,而在科派之無別,使重者益重;其弊不獨在徵輸之日急,而在隱漏之多端,使睏者益睏。其中主要的有,田賦之數、混派之弊,徵稅之則,蠲免之條、偏重之派,派剩之目,白糧之運,兵餉之實,折銀之例,薦積之重,荒田之核,徵斂之欺,經役之纍,積𠔌之例等。神宗降旨:地方賦役,果有情弊,該撫、按官自當查奏。原籍官員如何從未奏請,顯是徇私沽名。近來各處奏報全不為公,專一市私恩取直譽。再有如此,治罪不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