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廷臣黨爭之興
| 事件經過:
萬歷十三年(1585)七月,御史龔仲慶再次疏劾李植及吳中行、瀋思孝為邪臣。八月,神宗采用前禮部尚書徐學謨議,選擇大峪山為造其陵墓之地。動工興建時,李植以“壽宮地有石,而首輔申時行以學謨言,主張可用,是犯罪”。乃與江東之、羊可立合疏上言:“地果吉利則不宜有石,有石則宜另擇他處。徐學謨以私意主其議,申時行以親故贊其成,非大臣謀國之忠。”申時行奏辯說:“當初皇上閱視此地時,李植、江東之並沒有說此地有石。今已二年,忽創此議,很明顯是為了藉此傾害大臣。”神宗切責李植、江東之、羊可立三人當時亦在隨行,均無一言。今已興工,卻說地有石純粹是“輒敢誣構”,令奪俸半年。至九月,李植等人仍堅持大峪山壽宮有石,並疏薦明習葬法之人為其“有石”說作證明,疏送上而不予報。此時,本與李、江、羊三人相交結的大學士王錫爵,居然“恥為三人所引”,反戈一擊,說李植三人從治張居正、馮保之獄以來,輒自動依附於趙用賢等“攖鱗折檻之黨,且日尋戈矛。如大臣許國、楊巍、舒化等,以往嘗舉為正人,今一言相左,即不惜用刃,此為不平之大”。於是御史韓國楨、給事中陳輿郊、王敬民等,交相攻擊李植三人。神宗怒,將李植由太僕少卿貶為戶部員外郎,江東之由光祿少卿貶為兵部員外郎,羊可立由尚寶少卿貶為大理評事。然而,是時神宗仍擔心“壽宮有石”,於閏九月再次親臨大峪山,結果證明擇大峪山吉利,地無石。還宮之後,進而將李植三人調外使用。李植三人被貶調外,引起了另一部分人的不滿,並用自己的行動為他們鳴不平。諭德吳中行上疏求去,準之。贊善趙用賢、光祿少卿瀋思孝亦要求謝職歸裏,不得允準。趙用賢以許國等力毀李植三人,抗疏說:“朋黨之說,是小人用以去君子,空人國”。語甚憤激。明代萬歷一朝“黨論之興後自此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