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國本”之爭
| 事件經過:
皇子繼位,須先由皇帝册立為皇太子,因係國傢存亡根本大事,故稱之為“國本”。萬歷十年(1582)八月皇長子朱常洛出生。萬歷十四年正月,皇三子常洵生,神宗立即册封其母鄭氏為皇貴妃。二月初三日,內閣大臣申時行等請立皇長子為皇太子:早立太子,尊祖宗重社稷。英宗二歲立,孝宗六歲立,武宗一歲即立為皇太子。今皇長子已五歲,當立為皇太子,正名定分。神宗卻下詔說,皇長子年幼體弱,等二三年後再行册立。朝廷內外議論紛紛,懷疑神宗將立第三子為皇太子。於是同年初八日,戶科給事中薑應麟上疏:貴妃雖賢,但所生為第三子。恭妃生育長子,應首先進封恭妃,其次纔進封貴妃。如此,則與禮不違,於情不廢。又說:陛下要正名定分,當從內閣大臣之請,早立皇長子為皇太子。神宗震怒,將奏疏擲在地上,一再擊案說:鄭貴妃敬奉勤勞,應當特別加封。將薑應麟貶為廣昌典史。接着,吏部員外郎瀋璟、刑部主事孫如法上疏,說恭妃生育長子,五年未聞行進封之典,而貴妃一生子即有皇貴妃之封。貴妃能得之於皇子之生之日,而恭妃何以不能得之於五年敬奉之後。天下不能不疑。神宗不但不聽勸諫,反將孫如法貶為潮陽典史,瀋璟調外。後御史孫維城、楊紹程亦疏請早立皇太子,俱得罪,被奪俸。時兩京廷臣數十疏申救被害諸臣,神宗不理。自萬歷十五年正月起,“國本”之爭日趨激烈,一直延續到萬歷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纔以册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而告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