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劉六、楊虎起義
| 事件經過:
正德五年(1510)十月二十二日,霸州文安人劉六(名寵)、劉七(名宸)與齊彥名一起發動起義,窮苦百姓紛紛響應,旬日之間集衆數千人,屢敗官軍,“捕盜御史”不敢抵抗。正德六年六月,又與楊虎領導的起義軍聯合,由河北攻入山東,回兵攻京畿,倏忽來去,勢如風雨,勢力逐漸擴,達數萬人。遂分兩路,劉六、楊虎各率一路,時分時合,互相聲援。九月,楊虎一路破興濟、滄州,進至山東蒙山,打敗明副總兵李瑾,進軍濟南、東昌、兗州、曹州、萊州等地。明廷增兵遣將,堵截起義軍。起義軍突破包圍圈,於十一月至宿遷渡河,楊虎犧牲,遂推劉惠、趙鐩率起義軍繼續戰鬥,殺明指揮王保。由於起義軍不斷擴大,劉惠及時整頓,自稱奉天徵討大元帥,趙鐩稱副元帥,下有前後左右中五軍,各設都督總領。分二十八營,各樹大旗為號。置二金旗,大書“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竜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不久,起義軍攻破河南裕州,殺明指揮詹濟、同知鬱采。正德七年二月趙鐩一支正義軍號十三萬,騎五千,最為壯大。遂轉戰襄陽、樊城、棗陽、隨州、新野,破泌陽,火燒焦芳傢。此時,明廷派都御史彭澤、鹹寧伯仇鉞圍剿起義軍。劉惠、趙鐩退至六安。而起義軍首領張通、陳翰等投降,趙鐩勢孤,被明軍擒獲。劉惠一路轉至南召,在與官軍中傷左目而自殺。劉六、劉七率領的一支起義軍於正德六年(1511)秋,進入山東之後,連破日照、海豐等十城。殺日照典史餘清、巡官司福。朝廷派惠安伯張瑋、右都御史馬中鍚提督軍務,率京營統率徵討起義軍。正德七年四月,官軍十萬包圍起義軍,劉六、劉七率起義軍突圍。而此時劉惠一支又被官軍鎮壓,劉六勢孤力單,遂退湖廣,敗於黃州團風鎮,劉六與其子投水自殺。劉七與齊彥名率餘軍至南通,戰鬥在九江、安慶及南通長江沿岸,三過南京,如入無人之境。同年五月二十三日,劉六等在夏口殺南京糧儲右副都御史馬炳然,攻掠江口。後以狼山為據點,不時出擊。官軍齊集,嚮南通進逼,加之起義軍內部不和,多有逃散。同年七月,副總兵劉暉等率官軍攻狼山,起義軍與之戰鬥,死傷慘重,劉七中箭投水自殺,齊彥名戰死。持續三年,轉戰數省的起義失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