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原傑撫治荊襄流民
| 事件經過:
荊襄流民起義被鎮壓後,明廷企圖以嚴刑峻法和築堡戍守的辦法來防止流民的重起流入,但社會矛盾沒有解决,饑寒交迫的農民入山就食,勢不可止,至成化十二年(1476),在荊襄地區的流民又集聚到數十萬人。同年五月,憲宗命左副都御史原傑前往規劃撫治。於是十一萬三千餘戶、四十餘萬流民於當地附籍。十二月,原傑又以襄陽府所屬鄖縣居竹山、房縣、商縣、洛南、上津中,道路四達,且距襄陽甚遠,山林深阻,將吏鮮至,遇事發難以馭製,便拓寬其城,設置鄖陽府,以上述各縣附轄。還置湖廣行都司,增兵設戍。另於西安府增山陽縣,南陽府增南召縣、桐柏縣,汝州增伊陽縣。原傑另薦舉御史吳道宏撫治鄖陽、襄陽、荊州、南陽、西安、漢中六府。經過原傑規劃撫治,荊襄流民問題暫時得到解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