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政治

開端時間: 1945年四月23日

終結時間: 1945年   六月11日

地點: 延安

參與者: 毛澤東

事件經過:

  4月,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楊傢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出席大會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
  早在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通過了召集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决議。但由於長期緊張戰爭環境,一直沒有召開。直到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夜,在中國面臨着兩種前途、兩種命運鬥爭關鍵時刻,為了團结全黨全國人民,爭取光明前途,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獨立、自由、 民主、統一與富強新中國,中國共産黨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主要任務是組織和保障全中國人民取得抗戰最後勝利,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中國。
  1945年4月21日, 中共中央召開了黨七大預備會議。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針》講話,指出“七大”方針是:“團结一致,爭取勝利。”
  在“七大”正式會議上,毛澤東主持了大會,緻開幕詞,並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程》報告。在大會討論過程中,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綫問題》重要發言;由華北、華中、西北等幾個有代表性地區代表作了工作報告。大會完成了三個歷史性任務:决定了黨路綫,通過了新黨章,選舉了新中央委員會。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是這次大會中心議題。報告科學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鄭重地提出了中國人民強烈希望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基本要求。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激烈鬥爭中,為了爭取光明前途,反對黑暗前途,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出了黨政治路綫,即:“放手發動群衆,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中國。”報告還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大會通過了劉少奇修改黨章報告及新黨章。新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産黨,以馬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偏嚮。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指導思想,從而使全黨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牢固理論基礎。
  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决議案》、《關於軍事報告决議案》及《關於死難烈士追悼大會决議》。大會選舉産生了新中央委員會。在選舉中堅持三個原則:第一,對過去犯過錯誤同志,衹要承認錯誤,决心改正錯誤,還可以入選;第二,要把各個地方,各個方面先進代表人物都組織進中央委員會;第三,要把有不同方面知識和才能同志選出來。大會選舉出以毛澤東為首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會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選舉出13名中央政治局成員,選舉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代表大會是以“團结大會,勝利大會”載入中國共産黨史册。這次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重要、最成功一次代表大會,具有極其深遠歷史意義。這次大會,使全黨在馬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旗幟下,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空前團结和統一,它在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20多年麯折發展歷史經驗基礎上,製定了正確綱領和策略,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提供了最可靠保證。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舉行。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大會提出黨政治路綫是:放手發動群衆,壯大人民力量,在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大會通過新黨章強調了群衆路綫和黨民主集中製原則。這次大會是團结大會,勝利大會,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
   延安地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