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李賢奏請徵討河套韃靼
| 事件經過:
成化二年(1466)五月二十一日,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等奏:韃靼人口不過相當於中國之一大郡而已,但卻連年擾邊,往往得利而去,其原因在於我之兵威未振也。河套地區原非韃靼巢穴,雖屢騷擾亦不為大害,而今其毛裏孩部大舉入內,人馬俱處其中,而且出沒莫測。雖出兵剿之,但我方兵集而彼已退去,兵散未久而彼又復來,如此不但勞師費財,邊民亦不得安寧。今欲安邊,必須大舉而後可也。乞令兵部會官商議,預積糧草於陝西塞下,令陝西延綏寧夏甘涼大同宣府等處守臣選練騎兵,整理軍械什物,製造戰車拒馬,有明春或今秋進兵搜剿,務求一舉成功。憲宗以為可行。兵部尚書王復及會昌候孫繼宗集議,以為此計固然良策,但須主將得人,鎮守大同總兵官彰武伯楊信熟知地利,宜召還回京面議。遂召楊信回京,並以修武伯瀋煜代其職。六月十三日,憲宗敕楊信佩平虜將軍印,充總兵官,統京營兵萬人,馬一萬二千五百匹,神炮百、神槍千,大同騎步兵五千,宣府騎三千,寧夏騎兵二千,往延綏邊境會鎮守總兵等官剿寇。又敕都督同知趙勝充副總兵,都督僉事湛清充參將,都指揮同各秦傑守備柴溝堡(今河北懷安),署都指揮僉事許寧充遊擊將軍,令太監裴當監督軍務,右少監廖亨監管神槍,另遣戶部官一員措置糧草,御史一員禁約紀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