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太平軍出師北伐
| 事件經過:
鹹豐三年(1853)四月初一日,太平軍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太平軍精兵兩萬,自揚州出師北伐。隨後,春官正丞相吉文元、殿左三檢點朱錫琨亦分別自浦口、六合相繼統軍北上。北伐軍本着“師行間道,直趨燕都”的戰略方針,一路過關斬將,連剋儀徵、浦口、滁州、鳳陽、懷遠、蒙城、毫州等地。五月初六日大敗清河南巡撫陸應𠔌部,於初十日占領歸德(今商丘)。本計劃在此渡河,因清軍封鎖了一切船衹,遂西進攻開封。不剋,繼續西進,於汜水、鞏縣一帶覓船渡過黃河。七月二十八日,自濟源入山西、剋垣麯、絳縣、麯沃、平陽、洪洞,經屯留,占潞城、黎城,折回河南,自涉縣、武安入直隸,擊敗清欽差大臣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所部萬餘人,乘勝占沙河。八月十一日,進兵距保定六十裏之張登店。清廷大震,京師設巡防所,宣佈戒嚴,鹹豐帝準備逃往熱河,三萬多戶官民逃出北京。但北伐軍並未直接北上,而是東進剋獻縣、交河、滄州,前鋒直達楊柳青,進攻天津。由於天津佈防嚴密,且時近鼕令,太平軍不慣寒冷,攻天津受阻,乃屯兵於靜海,獨流一帶,過鼕待暖。是時,清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欽差大臣勝保等屯兵於楊村一帶,與太平軍形成對峙局面。鹹豐四年正月,北伐軍在既缺糧草,又斷音信的情況下,主動放棄靜海、獨流,步步為營地嚮南撤兵,希望與援軍會合,但這一計劃始終未能實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