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第二次大沽激戰
| 事件經過:
鹹豐九年(1859)五月二十五日,大沽守軍大敗侵入內河的英法聯軍艦隊。五月初,英國新任駐華公使普魯斯和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相繼到達上海,會合美國新任駐華公使華若翰拼湊聯合艦隊,以《天津條約》批準書在京互換之期將到為藉口,準備武裝闖入天津海口,強行進京。五月十三日後,三國公使分率英艦十九艘、法艦兩艘、美艦三艘,軍隊兩千餘人相繼到達大沽口外。清廷派新任直隸總督恆福去北塘迎接,並指令各國公使須由北塘登陸,隨行人員不得超過二十人,不得攜帶武器,由恆福負責護送至京。三國公使斷然拒絶了清政府的合理要求和安排,堅持要打通白河,武裝進京。五月二十五日,英國艦隊司令何伯下令對大沽炮臺發動突然襲擊。陣守大沽炮臺的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竜汝元身先士卒,率清軍將士奮勇還擊。激戰一晝夜,擊沉敵艦四艘,擊傷多艘,打死打傷英國侵略軍四百六十四名,法軍十四名,生擒二名,重傷英軍司令何伯。英國艦隊雖然得到美艦支持,亦無力再戰,不得不堅起白旗狼狽撤走。是為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與外國侵略者作戰取得的最大勝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