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蘇州濟農倉的設置
| 事件經過:
宣德七年(1432)八月二十五日,因江南欠收而今各府、縣用官鈔買進糧食,以備賑貸之用。蘇州知府以官鈔共買進大米二十九萬石。舊時公、候的祿米,軍官的月俸,都由南京部支付,蘇州、鬆江百姓將糧食轉運南京,每石耗費六鬥。巡撫周忱奏令百姓將糧自行運到當地官府,付給運費為每石一鬥,每石則可節省五鬥米的耗費,合計得米四十萬石,加上官鈔買進的大米共計七十餘萬石。適逢令各府、縣修預備倉的詔書已下,於是將其分別貯存糧倉,稱之為“濟農倉”。除用賑貸之外,每年都有節餘,以代民間雜事欠租,皆按時藉給,約定秋收時償還。其時,雖寬恤備豫詔書不斷頒布,但地方真心實意貫徹執行的衹有周忱與況鐘二人。周忱在任期間,江南各大郡的百姓生活安定,不曾欠負兩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