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宣宗作《紀農》

國度: 中國  

朝政: 明代

國君紀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430年二月24日

終結時間: 1430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宣德五年(1430)二月二十四日,宣宗朱瞻基侍皇太後謁長陵還。三月初十日,以道中所見作《紀農》一篇示群臣說:吾昨謁陵還,道昌平東郊,見耕夫在田,召而問之,知事之艱難,吏治之得失,因錄其語成篇,今以示卿,卿亦當體念不忘。《紀農》載:庚戌春暮,謁二陵歸,道昌平之東郊,見道旁耕者俯而耕,不仰以視,不輟於休,召而問道:怎麽如此勤勞?耕者跪答:勤勞,是我的職業。問:亦有休息之時嗎?答:農之於畝,春則耕,夏則耘,秋而熟則收穫,三者皆得勤,有一不勤,勞而無獲,就會寒餒,怎敢怠慢!問:鼕日可休息嗎?答:鼕日農暇,得應役於縣衙,亦是我職,不敢怠慢。曰:何不改換職業,或士或工或商,可以得以休息。答:我祖父皆務農,以至於我,都沒有改換過職業。何況我周圍沒有從士從工的,我不知他們是否能有時日休息。而有從商的,亦十分辛勞,常走負販,不出二三百裏,遠則一月,近則十日才能返回;其獲利多的二至十分之三,少的僅有十分之一,還有賠本的,全家失意,戚戚而憂,計其終歲傢居之日,十不一二。我傢務農,若無水旱災害,辛勤耕作,其收穫多者糧食可得兩年溫飽,少者可一年無憂,且旦暮不失父母妻子團聚,因此我不能改換職業。問:若平時所見所聞,還知道些什麽?答:不能遠知。我曾赴縣應役,見到兩位縣官,一人寅出酉歸,盡心民事,勤慎不懈,惟恐民失其所,所升遷而去,至今百姓懷念不忘。另一人晝出坐廳事,日昃而入,不問民之休戚,坐謫而去。後曾來本縣,百姓視之若路人。這是我所目睹,其他不知。吾聞其言嘆息,思此小人,其言質而有理。此為周公所陳無逸之意。厚遣之,而遂記其語。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