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内书堂的设立
| 事件经过:
洪武年间,太祖严禁太监识字。后设内官监典簿,掌文籍,以通晓书、算之小内使任职。又设尚宝监,掌管王室图书,其内官皆仅识字,不明其义。至永乐时,开始令教官入宫内教习内官。宣德元年(1426)七月,立内书堂于宫内,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使书。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后增至四、五百人。其后大学士陈山、修撰朱祚俱专是职。遂定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从此内官始通文墨,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秉笔太监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硃笔批行,遂与外廷交结往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