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開瀎會通河
| 事件經過:
會通河,為元朝漕運故道,因年之淤塞,不能通漕。洪武中,沙岸衝突,河道淤塞。不得不於陸路置八遞運所,用民丁千吉人、車二百餘輛,歲久民睏。永樂初屢有奏言,議開河濟運。朱棣念民睏未蘇,不予批準。永樂九年(1411)二月二十八日,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奏陳:會通河全長四百五十裏,而淤塞處不過三分之一,瀎而通漕,不僅可免百姓轉運之勞,實國傢無窮之利。朱棣遂敕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前往查勘。還奏疏瀎之便。且言天時轉暖,宜及時興工。於是,朱棣再遣侍郎金純發山東及直隸徐州、應天、鎮江等府民丁三十餘萬,給糧賞而蠲免其他徭役及今年田租。命宋禮總督開瀎。宋禮采納汶上老人白英之計策,築(土岡)城及東平(今山東東平)之戴村壩,遏製汶水,使之南無入流,北不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南旺湖。中分二道,以四分水流接徐水、沛水,六分水流達臨清。利用現汪地勢之高,使其水南北分註。又倚地勢,置閘三十八座,因時不同,可蓄可泄。歷時二百天,至六月二十六日竣工。從此,漕運暢通,遂罷海運,公私兩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