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內閣的創立
| 事件經過: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和丞相製後,為了處理政務之需,仿效宋朝舊製,設置華益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備顧問,而不入典機務。朱棣登極後,决定起用一批資淺而幹練的文臣參預機務。建文四年(1402)八月一日,朱棣選命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同預朝廷機密重務。九月間,朱棣又命侍讀鬍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和鬍儼等同直文淵閣,參預機務。他們七人朝夕侍從左右,協助皇帝辦理政事。因其在大內殿閣行事,故稱“內閣”。內閣參預機務從此開始。不過,此時的閣臣品秩遠在六部尚書之下,而且不設官屬,不轄諸司事務。到了明仁宗、明宜宗時,開始由六部尚書兼任大學士,閣職漸崇。明英宗天順以後,閣權益重。明世宗朱厚熄鑒於前朝宦官專權,更使閣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內閣大學士協助皇帝决定方針大計,檢準諸司題奏,草擬皇帝詔令,儼然成為百官之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