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黄海海战

国度: 中国  

朝代: 清代

国君纪年: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

事件类型: 热门

开端时间: 1894年8月16日

终结时间: 1894年  

地点: 黄海

上层事件: 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事件经过: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1894年,清廷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三十余年后,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同时,亦因为各支水师的负责官员,趁机报复北洋水师巧夺绝大多数海军经费的行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规模现代钢铁军舰(当时称呼“铁甲舰”)海战,至今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售出军舰给日清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背景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虽然两军指挥为丁汝昌与伊东祐亨,但实际上海军作战不单设备现代,就连指挥方式亦为“技术语言”,非受过正规训练无法指挥。因此双方实际指挥官皆为副帅,中方为刘步蟾、日方为东乡平八郎。两人皆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为同班同学。这场海战可说是两位“同学”间的对决。
  
  海战经过
  法制的日本战舰松岛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
  
  1894年9月15日
  * 北洋舰队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铭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
  * 北洋舰队抵达鸭绿江口大东沟外。运兵船和鱼雷艇等小型舰只进入大东港内,再由帆船舢板将士兵辎重从大东港转运经大东沟登陆朝鲜义州一带,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
  
  9月17日
  * 8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催促运兵船卸载。9时,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巳时”。
  *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 10时30分,北洋舰队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o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
   o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跟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舰队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 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
  *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3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退回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也即采取了存在舰队策略,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艇
  
  第一游击队
  *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
  * 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 炮舰:赤城
  *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
  *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圭)、济远舰(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 炮舰:镇南、镇中
  *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列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
  * 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 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依据19世纪后半流行一时的冲角战术,队形为战数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 关于黄海海战的胜负,由于北洋海军损失较重且于海战中盘后呈瓦解之势,因此常久以来的主流见解为此役为北洋海军大败;然而近年亦有军事学者纽先钟等主张:北洋海军此次出航的原始目的(为兵轮护航)获得了成功,而日本联合舰队原本寄望以一役消灭北洋海军主力的企图却并未达成,再加上日军在旗舰松岛中弹受创后主动退出战场(北洋海军甚至进行了短暂的追击),因此视此役的结果为两军打平甚至是中方获得战略层次上的胜利亦不为过。但由于北洋海军缺乏修复船舰的后勤能力,北洋海军总督丁汝昌也在斯役后令舰队以存在舰队形式停泊威海卫不出,终使中方丧失甲午战争之制海权,最终导致北洋海军之覆灭。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退缩”罪名判处斩首。
  
  关于对方伯谦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方伯谦某些旁系后代推动下掀起了翻案活动,认为方伯谦冤死。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却表现出谨慎的沉默,很多著名学者认为以现有的史料,不足以翻案。
  
  影视作品与甲午海战
  * 1960年由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完成于1962年,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影视作品,涉及了丰岛海战与黄海海战。由话剧演员李默然扮演的邓世昌的形象广为流传。
  * 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拍摄于1992年。其中三集内容涉及了黄海海战。
  * 2003年的五十九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其中第十一集主要涉及中日甲午战争,以黄海海战为主。
   中国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