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清政府對各國宣戰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900年五月

終結時間: 1900年  

地點: 中國

清政府对各国宣战
事件經過:

  五月二十五日,清廷發出宣戰詔書。八國聯軍占領大沽炮臺後攻陷天津
  清政府對各國宣戰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宣佈對各國開戰。光緒二十六年入春以後,隨着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以及各國列強的出兵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對義和團是撫是剿,對列強是戰是和的分野也更為清晰。京官以太常寺卿袁昶,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吏部侍郎許景澄為首,封疆大吏以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為首,力主不與列強開釁,嚴厲鎮壓義和團。而後黨集團的王公大臣,以端王載漪、軍機大臣、吏部尚書剛毅、大學士徐桐為首,主張招撫義和團,以為其用,直至對列強宣戰。載漪是詔立大阿哥溥亻雋之父,徐桐為溥亻雋的老師,剛毅是慈禧太後的寵臣,並一直懷有與榮祿爭擁待之功的心思。他們對列強扶保光緒皇帝充滿怨恨,企圖藉“扶清滅洋”的義和團,武力解决廢立問題,使溥亻雋早日登基。慈禧太後對列強幹預朝政亦忌恨在心,且懾於義和團聲勢,恐強行鎮壓會激起事變,危及其統治;但又怕招撫義和團導致列強出兵,後果堪慮。於舉棋不定中,她連續四次召開大臣、六部九卿會議剿撫和戰。五月十二下午,慈禧太後在儀鸞殿召開第一次御前會議,以載漪為首的和以袁昶、許景澄為首的兩派展開激烈爭論,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各支持一方,沒有結果。同日,慈禧太後命剛毅、董福祥募拳民精壯者成軍,“折衝禦侮”,其餘遣散。載漪等為促使慈禧太後不改變主撫政策,下决心不與列強調和,於當晚偽造了一份列強“歸政照會”,其中一條為“勒令皇太後歸政(光緒皇帝)”,派江蘇糧道羅嘉傑之子,於午夜呈交榮祿。榮祿見照會信以為真,繞屋疾走,終夜徬徨,黎明急報慈禧太後。慈禧見後大怒,不問真偽,即於下午再次召開御前會議,高叫“我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戰”。遂遣徐用儀、立山、聯元至各國使館,勸阻聯軍入侵;各國若必欲開釁,可即下旗歸國。與此同時,命榮祿率武衛軍備戰;並以“民教尋仇,京城內外,擾亂已極”,命各省督撫派兵星夜馳赴京師,聽候調用。十三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的電奏到京,堅决反對對外宣戰,力主鎮壓義和團。主和派見有封疆大吏聲援,袁昶即於二十二日上《急救目前危局折》,奏稱局勢危迫,亟圖補救,堅持主和。慈禧太後遂又如今大臣會議,強令衆臣通過宣戰,但不立即發佈宣戰之詔。又命王文韶、立山、許景澄再往各國使館,勸阻聯軍勿犯北京。二十三日,大沽失陷戰報到京,午後召開第四次御前會議。慈禧太後強行决定對外宣戰;命許景澄照會各國使館,限二十四小時內離京,由清政府派兵護送到天津。二十四日,慈禧太後撇開光緒皇帝,獨自召集樞臣會議。會後發佈緊急諭詔,稱洋兵聚集津沽,中外釁端已成,令各省督撫聯絡一氣,共輓全局。二十五日,清政府正式頒布宣戰諭詔。同時還諭各省督撫招集“義民”組團,藉禦外侮。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