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內侍諸司官製的製定
| 事件經過:
吳元年(1367)置內史監,設監令,丞、奉御、內史、典簿、室門官設室門使、副。後改置內使監,御用監,各設令一人、丞二人,奉御、典簿、皇門官門正、副,春宮門正、副,御馬司司正、副,尚寶兼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藥、紀事等奉御。洪武二年(1369)八月初七日,朱元璋命吏部定內侍諸司官製。告諭道:“我觀《周禮》所記未及百人,後世至逾數千,終為大患。今雖未能復古,但亦當為防微杜漸。古時此輩衹管酒漿醯醢,司服守桃數事。我也不過令其備使令,無別的委任。你們可斟酌改定,勿令過多。”又對侍臣說:“此輩自古以來,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若用以為耳目即耳目蔽,以為心腹即心腹病。要能駕馭此輩,得使其常戒敕,使其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則驕恣,畏法則檢束,檢束則自不敢為非。”遂定置內使監奉御六十人;尚寶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履八人,尚藥七人,紀事二人,執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廟司香四人,涓潔二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梁四局,局設正一人、副二人。置御馬、御用二司,司設正一人、副二人。內使庫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內倉監設令一人、丞二人。置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藥、典乘兵六局,局設郎一人、丞一人。又置門官,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奉天門、左右順門、左右紅門、皇宮門、坤寧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東宮門官:春和門;東宮後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洪武三年,置王府承奉司,改內使監、御用監秩皆從三品,皇門官秩從四品。四年,復以其品秩高低,授以散官,乃改內使監為正五品,皇門官為正六品。洪武六年,改御用監為供奉司、內倉監為內府倉、內府庫為承運庫。不久,又置紀事司、內正司(改典禮紀察司)。洪武十年,置神宮內使監、天地壇、神壇各祠祭署、甲乙丙丁戊五庫及皇城門官端門等十六門。洪武十二年更置尚冠,尚衣、尚履三監及針工、皮作、巾帽三局,改尚佩局為尚佩監。洪武十六年,置內府寶鈔廣源、廣惠二庫。洪武十七年,更定內官諸監、庫、局品職。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內官監、司、庫、局與諸門官,並東宮六局、王府水奉等官職秩。經過多次增刪更定。終成十二監、四司、八局,通稱二十四衙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