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廣州人民發起反英軍入城鬥爭
| 事件經過:
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九年(1842-1849),廣州人民自發掀起反對英國侵略者進入廣州城的鬥爭。照例,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嚮居廣州城外洋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英國代表璞鼎查與清朝欽差大臣伊裏布談判五口通商章程時,麯解《南京條約》,無理要求進入廣州城,因廣州人民堅决反對而未能實現。次年六月,廣州開市,英國再次要求入城貿易和租地建屋。主持廣州社學的士紳何有書上書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指出“各縣聯絡千有餘鄉,團練義民十餘萬衆”,皆反對英人入城。耆英迫於人民壓力,通知英人暫緩入城。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英國駐華公使德庇時乘捕船駛入珠江,援福州已準英人入城例,脅迫耆英與廣東巡撫聯名發佈告示,准許英人入城,廣州知府劉潯且與英人入城日期。廣州群衆痛駡官府,撕毀告示,張貼揭貼,約以英人入城之日,閉城起事,“先殺勾通賣國之姦官,然後與鬼子决戰”,十二月十七日,數千群衆擁入府衙,焚毀朝珠公服,知府劉潯跳墻逃走。社學又貼出揭貼,約期攻打城外洋館。耆英乃於十九日再出告示,拒絶英人入城,並將劉潯撤職。德庇時也被迫退回香港。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德庇時又以佛山居民毆擊英兵為藉口,率兵船二十餘衹,士兵千餘名偷襲虎門,闖入內河,炮擊廣州,提出包括廣州入城在內的七項要求,限八小時答復。耆英既怕英人,又懼民變,决定“凡所要求皆許之,惟入城一事,約在兩年以後。”道光二十八年,徐廣縉接任兩廣總督,文翰繼任英國公使。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文翰以兩年之期已到,要求踐約入城。徐廣縉支吾其詞,未敢冒然答應。文翰派兵艦闖入省河,並以“助兵彈壓”、北上“詢問”、“阻運”截漕等相威脅。徐廣縉上奏朝廷請求,道光帝答以“衹得暫入,不得常住”等含糊之詞。廣州人民聞知,堅决反對。從正月至三月,市區置柵欄,城鄉義勇戶戶出兵,人數竟達十幾萬人,加緊操練,準備隨時痛擊侵略者。徐廣縉見民心不可侮,乃照會文翰,拒絶其入城要求。文翰懾於廣州人民的反抗威力,命兵艦退出珠江,並於三月十九日復照徐廣縉,放棄入城要求。持續七年之久的廣州反入城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