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吴淞激战
| 事件经过: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月,英国在取得浙江战役胜利之后,不理睬清政府的求和,又从印度调来大批援军,包括战船百余艘、陆军万余人,大举进犯长江,攻打吴淞口。吴淞口为长江门户,筑有东、西两处炮台。战前,两江总督牛鉴曾向道光帝吹嘘:“我军以数千精锐接仗,何难聚而歼之。”他在沿海筑塘岸,派三百兵勇,身着虎衣、头戴五色面具,隐身塘后,不时跃出,手舞足蹈,想以此吓退敌兵。真正抗敌的,是年近七十的江南提督陈化成。五月初八日,英军向吴淞炮台发起猛攻。陈化成亲自率兵镇守吴淞西炮台,与来犯英军激战两小时许,创敌战船数艘,将其击退。英军见正面不能得手,改从侧翼小沙背登陆。负责陆路防敌的牛鉴,见敌来势汹汹,竟丢弃冠袍仪仗,混在败兵中逃跑。结果全军大乱,英军进占东炮台,西炮台受到水陆两面夹击。陈化成督兵死战,身受七处重伤,口喷鲜血,仍手执战旗,指挥作战,直至壮烈殉国。吴淞炮台失守。宝山、上海也相继失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