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清軍擊敗蔡牽等海上義師
| 事件經過:
嘉慶十四年(1809),蔡牽等領導的海上義師處境日益睏難,在和清軍鬥爭中,雖然有時也獲得勝利,但是最後還是完全失敗了。這一年二月,粵、閩海上義師首領朱濆,與清朝總兵許鬆年在海上展開激戰。朱濆自起兵以來,多次打敗清朝水師。他的船隊有五千斤大炮、二千斤大炮、一千斤大炮多尊,曾攻打臺灣鹿港、淡水、噶瑪蘭、蘇澳等處。不料這次和許鬆年對陣,朱濆卻處於劣勢。戰鬥剛進行不久,朱濆就被炮彈擊斃,餘衆四散潰逃。八月,蔡牽部又和清軍在海上展開激戰。清政府自李長庚戰死以後,就命其裨將王得祿任福建提督,邱良功為浙江提督,聯合起來進攻蔡牽。開始,蔡牽聯合朱濆遊弋於浙、閩、粵海面,後來,清朝浙江巡撫阮元設反間計,挑撥朱濆和蔡牽的關係,朱濆單獨出走,為清軍所敗,蔡牽勢力更加孤弱。當時蔡牽有戰船三十餘艘,因得不到鉛丸,衹好以番銀作炮子。十七日,蔡牽航至定海舟山外黑水洋,王得祿與邱良功率閩浙兩省船隊,全力專攻蔡牽座船。蔡牽傾力還擊,與邱良功座船兩篷相結。蔡牽以碇擊邱良功船,並以矛傷其左骽,邱良功身體受傷,戰船毀壞,失敗逃跑。王得祿船隊乘勢前來。蔡牽以銀刃擊傷了王得祿的前額和手腕,王得祿在疼痛之餘,命令兵士投擲火鬥、火罐,燒毀了蔡牽的船舵和尾樓。蔡牽見寡不敵衆,便舉炮自裂座船,沉海而死。十一月二十八日,朱濆弟朱渥率衆三千三百餘人投降清軍,交出船四十二衹,炮八百餘門。十二月二十八日,郭婆帶領粵洋衆五千餘人投降清軍,交出船九十餘衹,炮四百餘門。自朱濆、蔡牽戰死,朱渥、郭婆降後,廣東海面還有張保仔、香山二等領導的數萬義軍,往來海上。由於清政府堵塞高州、雷州各港,斷絶生資與接濟,又改粵糧水運為陸運,將硝礦各廠由商辦改為官辦,以及團練鄉勇等,使張保仔等海上義軍不能登岸,糧食、彈藥來源斷絶,於是,嘉慶十五年三月,張保仔等人投降了清軍,交出船衹二百七十八衹。不久,蔡牽餘部陳贊等也投降了清軍。這樣,浙、閩、粵三省海疆基本平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