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蔡牽與清軍激戰鹿耳門
| 蔡牵与清军激战鹿耳门
事件經過:
嘉慶十一年(1806)二月,蔡牽與清軍在鹿耳門經過激戰,順利退往閩浙海面。嘉慶十年,蔡牽船隊在閩浙海上屢遭挫敗,飄泊無所依托,决定攻取臺灣,建立據點。他率海上義師至臺攻入鳳山(今臺灣高雄),在海面沉舟鹿耳門,阻隔內地兵船;在陸路則聯絡洪四志義軍,圍攻臺灣府城。清政府調廣州將軍賽衝阿為欽差大臣,率兵赴臺督辦軍務,後授為福州將軍;又增派德楞泰為欽差大臣,護軍統領紮剋塔爾、溫春以及提督薛大烈等馳赴福建軍前。嘉慶帝還諭示江西巡撫溫承惠督糧運軍需,以接濟水師提督李長庚軍。李長庚率領浙江水師三千人渡海,至鹿耳門,因海口為沉船堵塞,不能通過,便進入汕大港。蔡牽分兵與李長庚作戰,遂未能攻下府城。不久,金門總兵許鬆年、澎湖副將王得祿等也率部隊乘船來攻。蔡牽與清軍展開激烈决戰,戰船被焚毀三十餘艘,不得已奪占洲仔尾。蔡牽將大船駛進口門迎艇。李長庚出北汕,許鬆年出南汕,合擊蔡牽船隊。蔡牽不敵,又損失戰船二十四艘,後退至鹿耳門。李長庚等率領清軍水師包圍了鹿耳門。蔡牽船隊因沉舟塞住鹿耳門口不能駛出,形勢十分危急。不料兩後,海潮聚漲,沉舟漂起,蔡牽乘機裝換蓬索、火藥,率兵乘船,在初七日那天奪門出海,順利撤退到閩浙海面。此後,蔡牽義軍便在閩浙海面與清軍水師周旋。嘉慶帝聞訊十分氣惱,下令以阿林保為閩浙總督,代替玉德,並奪李長庚花翎、頂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