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
| 事件經過:
3月30日,唐紹儀內閣成立
民國初年,唐紹儀的思想立場更嚮民主共和方面轉變,他由黃興、蔡元培介紹,並由孫中山監誓,加入了同盟會。當醖釀新政府總理人選時,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凱的推選及任命,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於1912年3月25日到南內閣,4月遷往北京。唐出任總理之初,本抱有極大的政治抱負。他挑選宋教仁、蔡元培、陳其美等同盟會骨幹成員入閣、擔任農林、教育、工商總長,使同盟會會員在政府中占據多數,被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唐紹儀勤於公務,註重辦事效率,使政府呈現一派新氣象。
袁世凱習性大權獨攬,對唐紹儀推行責任內閣製,“事事鹹恪遵約法”甚為不滿,在用人、財政、遵守《臨時約法》規定的總理附署權等問題上,兩人的裂痕加深。唐紹儀主張“民國用人,務貴新不貴舊”,拒絶袁係趙秉鈞(為內閣內務總長)私自安排北洋舊人入閣,趙竟以辭職相威脅。在籌款方面,唐紹儀拒絶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提出監督中國財政的無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凱和財政總長及四國銀行團的合夥攻擊。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終導致了唐紹儀與袁世凱分道揚鑣。1912年6月初,直隸省議會選舉王芝祥(適加入同盟會)為直隸都督,袁世凱不予承認,並拋開總理附署權,公佈另任命令。唐紹儀見《臨時約法》已遭到破壞,“徹悟袁之種種行為,存心欺騙民黨”,遂於6月15日憤而提出辭呈,時任總理不足3個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