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 事件經過: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撤銷國民黨籍國會議員
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宋教仁的努力下改組為國民黨,並試圖組織政黨內閣,以限製袁世凱的權利。因此,袁世凱把國民黨當作走嚮帝位的最大障礙,策動北洋軍警干涉政治,逼迫國民黨人退出內閣,裁減南方各省的革命軍隊。
1912年下半年,國會議員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取得了參衆兩院總議席870席中的392席,得票率高達45%,而統一黨、共和黨、民主黨等三大黨的參衆兩院席位相加,也不及國民黨議席的三分之二。這個結果引起袁世凱的極大恐慌。
1913年3月20,國民黨的中流砥柱——宋教仁在北京火車站遇刺身亡,國民黨遭受重創。宋教仁案後,孫中山組織了二次革命。此時的袁世凱得到英國的有力支持,從五國銀行團獲得兩千五百萬英鎊藉款。經過一係列的準備,袁世凱於1913年7月派北洋軍南下,鎮壓了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把北洋勢力伸嚮長江流域各省。同年10月,袁世凱派軍警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並取得列強的正式承認。
1913年,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在11月4日以京師大學堂戒嚴處查獲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為由,下令解散國民黨。下午,北洋軍警即查封國民黨本部。5日又包圍國會,收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證章。袁世凱復闢之路上的最後一塊絆腳石被“清走”。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佈解散國會,將議員資遣回籍。2月28日,袁世凱又下令解散各省議會。
1914年5月,宣佈廢除《臨時約法》,迫使支持過他的所有進步黨人退出政府,並剝奪了段祺瑞等人的軍權,此時袁世凱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不僅可以終身連任總統,還可以指定繼承人。
辛亥革命,最終以帝製的恢復收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