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臺灣林爽文起義
| 事件經過: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以“安民心、保傢業”相號召,率衆在臺灣起義。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乾隆三十八年隨父遷居臺灣彰化縣大裏杙莊,以農為業。後來他加入天地會,成為彰化天地會首領。乾隆五十一年秋,官府鎮壓天地會,焚燒村莊,林爽文遂揭竿而起。二十八日,他率領起義軍攻下大墩官軍兵營;二十九日,攻下彰化,殺死知府孫景燧、知縣俞峻。林爽文稱盟主大元帥。十二月初六日,他率衆攻下諸羅(今嘉義)縣城;初七日,再下淡水城(今新竹);十三日,奪占鳳山(今高雄),知縣湯大奎自殺。不數日,臺灣全島各地均懸天地會旗幟響應。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林爽文帶領天地會起義軍分水陸兩路,進攻臺灣府城。閩浙總督常青派水師提督黃仕簡等領兵二千前往鎮壓,陸路提督任承恩,以及臺灣總兵官柴大紀,也都率兵進攻林爽文起義軍。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林爽文在????珵橋失敗,遂退往漳化縣,建立政權機構,不久又遷至大裏杙。三月,起義軍利用鳳山城空虛之機,在首領莊大田領導下,又占領了鳳山縣城,清朝總兵官郝壯猷敗回臺灣府城,不久被清政府斬首於軍前。八月,清政府加強了進攻林爽文起義軍的兵力,並調整了領兵將帥。原將軍常青改任湖廣總督,授福康安為將軍赴臺;又命海蘭察為參贊大臣,普爾普、舒亮為領隊大臣,恆瑞、藍元救、柴大紀仍參贊軍務;增調兵力十萬人,陸續馳赴臺灣。十一月,福康安率軍擊敗起義軍,解了諸羅之圍,隨後又和柴大紀會合,攻占了大裏杙。乾隆五十三年正月,林爽文等在老衢崎被福康安部扮作民人的廣東屯練軍俘獲,福康安遂率軍進入臺灣府城。三月十日,林爽文等被解至京師凌遲殺害,起義終於失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