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孫中山流亡日本
| 事件經過:
9月1日,張勳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流亡日本
1913年8月4日,孫中山、鬍漢民一行,由福州馬尾乘日輪撫順丸去基隆,5日從基隆換乘日輪信濃丸赴日本。
1913年,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江西、江蘇、上海等地區反對袁世凱專製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又稱“二次革命”、“癸醜之役”。
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實行專製獨裁, 破壞民主共和,進而籌劃消滅南方各省革命勢力,為復闢帝製排除障礙。1913年3月20日,袁世凱指使特務暗殺熱衷於議會民主的國民黨領袖宋教仁。袁世凱為掩蓋罪行真相,還裝腔作勢,要嚴懲兇手。但調查結果表明,謀殺的指使人就是袁世凱,真相大白,全國輿論嘩然。這時,孫中山從日本回到上海,認識到“非去袁不可”,極力主張出兵討袁,發動“二次革命”。
但是,國民黨領導人中,除了江西都督李烈鈞等人支持孫中山外,黃興等多數人不同意發動革命反袁,而主張用法律解决。孫中山和黃興的意見分歧導致二次革命遲遲不能發動,喪失戰機。4~6月,孫中山在上海三次召開軍事會議,研究討袁事宜,並敦促南方各省獨立,均無結果。袁世凱一方面阻撓宋案的司法審判,一方面與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達成了2500萬英鎊的大貸款,以擴充軍備。
有了軍費,袁世凱的膽子更大了,先後罷免了李烈鈞、鬍漢民、柏文蔚的都督職務,同時命令事先已集結在九江、南京附近的軍隊發起進攻。控製京漢鐵路、津浦鐵路兩幹綫,以湖北為攻贛通道,派北洋軍主力部隊進攻蘇、贛,並以廣西陸榮廷、竜濟光部從側背牽製南方革命軍。
於是,李烈鈞於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宣佈獨立,發表討袁通電,起兵討袁,孫中山號召的“二次革命”的戰幕正式拉開。
7月15日,黃興趕到南京響應。隨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和四川重慶等地,也相繼宣佈獨立。
但討袁軍倉促上陣,缺乏戰略計劃和統一指揮,缺乏戰略協同,冷冷清清,孤軍奮戰,甚至連多數國民黨議員都還在北京留戀議席。在這種情況下,在袁世凱優勢武力進攻下,黃興、李烈鈞、陳其美、陳炯明諸部紛紛退遁,討袁軍相繼打敗。
至此,國民黨對南方七省的控製權全部喪失。孫中山、黃興等再度逃亡日本。
孫中山、鬍漢民一行9日到達神戶,18日轉抵東京。黃興於27日到達東京,化名岡本義一。先後到達日本的還有李烈鈞、柏文蔚、居正、謝持、許崇智、田桐、廖仲愷、熊剋武、李根源、鈕永建、林虎、冷愈、程潛、方聲濤、鄒魯、譚人鳳、李書城等人。陳其美、戴季陶、朱執情等在國內失敗後,也相繼到日本。
黨人出逃得到日本軍人協助。日駐華武官青木宣純致電參謀總長說:“無論是站在人道上或道義上,均應同情南方國民黨,並盡可能予以援助,至少應給予充分方便。”袁世凱幫兇“倪屠戶”倪嗣衝為此緻函日本駐南京領事,要求派兵到日本商船搜捕李烈鈞等。日方表示“礙難認可”。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綜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