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河源紀略》成書
| 事件經過: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十四日,乾隆帝命館臣編輯《河源紀略》一書。本年春,因河南省青竜岡漫口,合竜未成,乾隆帝乃派大學士阿桂子、乾清門侍衛阿彌達前往青海,探查黃河源。事竣,阿彌達返回覆命,並據按定南針繪圖具說呈覽。阿彌達奏書中說:星宿海西南有一河,名阿勒坦郭勒,蒙古語即黃金河,此河實係黃河上源。其水色黃,回施三百餘裏,穿入星宿海,自此合流至貴德堡,水色全黃,始名黃河。在阿勒坦郭勒西,在巨石高數丈,名阿勒坦噶達素齊老,蒙古語即黃金北極星石,其崖壁黃赤色,壁上為天池,池中流泉噴涌,為分百道,全是金色,入黃金河,此則真黃河上源。乾隆帝覽奏後,認為所奏河源非常明晰,糾正了康熙四十三年侍衛拉錫關於河源即星宿海的說法。乾隆帝諭示四庫館總裁,督同總纂等,悉心纂辦,將御制河源詩文冠於捲端,凡蒙古地名人名譯對漢音的,均照改定正史,詳晰校正無訛,頒布刊刻,並錄入四庫全書,以昭傳信。乾隆四十九年七朋,《河源紀略》編成,共三十六捲,繪圖列表,考古證今,雜錄沿河所見風俗、物産、古跡、軼事。不過,該書以星宿海西南阿勒坦噶達素齊老上之天池為黃河源,仍然有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