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沈德潜去世
| 事件经过:
乾隆三十四年(1769),沈德潜因病去世,终年九十七岁。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州(今江苏省吴县)人。他自幼从吴县叶燮学诗,兼制八股文,但补诸生后,历岁科试三十余次,乾隆四年(1739),始成进士,年已六十七岁。散馆时,乾隆帝称他为江南老名士,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五年迁至内阁学士,乾隆十二年(1747),命在上书房行走,升礼部侍郎,令校《御制诗集》,称赞他诚实谨厚。乾隆十四年(1749),乞归里,命原品休致,令校毕《御制诗集》后放行。乾隆帝曾说:“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归里后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后进所著《归愚集》,乾隆帝亲为作序,称其诗与高启、王士祯相伯仲。乾隆帝南巡时,屡加封赏,又几次召至京师,加以优礼。沈德潜去世后,赠太子太师,谥文悫,入祀贤良祠,乾隆帝亲为作挽诗。沈德潜以诗名于时,他提倡“格调”说,成为乾隆时诗坛一大派别的宗旨。他遵循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为诗应“微而婉,和而庄”,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为宗旨。他提出:“诗贵性性,亦须论法”。 “性情”即指符合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论法”是指作诗要师法古人,古体诗要学汉魏,近体诗要学盛唐。他的诗论是继承叶燮和明代前后七子的理论,加上个人的体验发挥而形成的一种派别主张。沈德潜选辑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和《国朝诗别裁》风靡于当时。其著作有《归愚诗文钞》、《说诗粹语》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