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诗人画家郑燮去世

国度: 中国  

朝代: 清代

国君纪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年

事件类型: 热门

日期: 1765年  

地点: 中国

事件经过:

  乾隆三十年(1765),郑燮去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他出身贫苦,颖悟好学,蔑视权贵,同情人民,赋性旷达,人以为狂。弃官后,居扬州卖画度日。他能诗、工、书、善画,世称“三绝”。他主张作诗应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意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他写的《私刑恶》、《悍吏》、《孤儿行》、《潍县竹枝词》等诗,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同情。他的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创造出一种自称“六分半书”的书体,纵横错落,飘洒有致。绘画方面,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自然清新,独具魅力。其笔法效法石涛,兼得徐渭等笔意。但他自述画竹无所师承,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细心体验和构思,幻化创作而完成。他说:“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又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他的画格调清新,为人喜爱。他还主张绘画艺术,要“慰天下之劳人”,反映其情趣。他的一首题画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文画的涵义,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中国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