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經學家惠棟去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758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乾隆二十三年(1758),經學家惠棟因病去世,終年六十二歲。惠棟,字定宇,號鬆崖,江蘇元和(今吳縣)人,為乾嘉漢學吳派的開山人。惠棟曾祖有聲、祖周惕、父士奇,皆清初知名學者。他們繼承顧炎武以來的傳統方法,主張治經應從研究古字古音入手,通過訓詁去弄懂經義,這對惠棟有很大影響。惠棟長於治易,著有《周易述》、《易漢學》、《易例》等。他反對宋人說易,也反對魏晉時期王弼等人空言註易,而專宗漢人虞翻之說,參考荀爽、鄭康成諸傢之義,“約其旨為註,演其說為疏。”人稱由此使“漢學之絶者千有五百餘年,至是而粲然復章。”惠棟所著《古文尚書考》,考訂出東晉晚二十五篇為偽,而以鄭玄所傳二十四篇為孔壁真文,較閻若琚更為縝密,使晚出古文尚書為偽乃成定論。但是,由於惠棟專註於漢學的森嚴壁壘,對漢人易說搜輯鈎稽不遺餘力,認為“凡古必真,凡漢皆好”,不加鑒別,兼收並蓄,也導致了博而不精,泥古信古的流弊。惠棟的弟子有江聲、餘蕭客及以後的王鳴盛、錢大昕等。他們恪守惠棟尊崇漢儒說經的宗旨,別立門戶,形成了和宋學相抗衡的“漢學”壁壘,又都是蘇南人氏,故被稱為“吳派”。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