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彭傢屏獲罪
| 事件經過:
彭傢屏,字樂君,河南夏邑人。康熙時進士,纍官至江蘇布政使,因病辭職。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乾隆帝二次南巡,彭傢屏接駕。乾隆帝召見他時,詢問地方情形,遂奏河南夏邑、永城等四縣,上年遭水災嚴重。乾隆帝詢問巡撫圖爾炳阿,卻奏並不成災。乾隆帝遂命圖爾炳阿與彭傢屏一同前往查勘,如受災實重,即辦賑濟,不可回護。後來乾隆帝駕過徐州,見災民困苦狀,想到夏邑等地與徐州接壤,受災村莊不知如何,便派步軍統領衙門觀音保微服前往,密行訪查。觀音保訪得夏邑等四縣,連歲未登,災地未固,夏季未種,窮民景況不堪入目,還從那裏收買童男二人,衹用錢四五百文。乾隆帝回鑾北還時,夏邑民人張欽攔道訴縣吏諱災,請易賢者為縣令。乾隆帝以“玩視民罪”,將圖爾炳阿革職,諸縣吏均坐罪。至鄒縣,又有夏邑民劉元德控縣吏施賑不實。乾隆帝懷疑有人主使,命侍衛成林將劉元德等押回河南究審,瞭解到彭傢屏及諸生段昌緒唆使情況。成林到夏邑與知縣召段昌緒不至,雲其傢捕捉,於臥室中抄出吳三桂叛亂時發佈的反清檄文,上面還有段昌緒的“圈點”加批,贊賞稱快。乾隆帝聞知大怒,令嚴加追查抄自何處;又以彭傢屏至京師,詰問有無傳抄吳三桂檄文其他禁書。彭傢屏回答傢中藏有《潞河紀聞》、《日本乞師記》、《豫變紀略》、《酌中志》、《南遷錄》及明季野史數種,未曾檢閱。乾隆帝責其設辭逃避,命奪職下刑部,使人至其傢查驗。彭傢屏子傳笏將書焚毀,乾隆帝命逮段昌緒、彭傳笏入獄。後來,彭傢屏以“狂悖無君”罪,命在獄中自盡。圖爾炳阿以緝邪功大,諱災罪小,仍留原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