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散文傢方苞去世
| 事件經過:
乾隆十四年(1739),方苞去世。方苞,號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因為給戴名世《南山集》作序,案發受牽連入獄,不久免罪入旗。因文學有名望,受大學士李光薦舉,召入直南書房。命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帝即位,赦方苞及其族人出旗歸原籍。後遷內閣學士,命教習庶吉士,充《一統志》總裁、《皇清文穎》副總裁。乾隆元年(1736),充《三禮義疏》副總裁。升禮部侍郎。方苞一生致力於古文復興運動,為清代散文桐城派的創始人。他主張為文要“通經明理”,講究“義法”,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提出“義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建立起桐城派的文論基礎。這對糾正南宋以來空疏蕪雜的文風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他受程、宋理學影響很深,要求文章內容必須“闡道翼教,有關人倫風化”,語言上一味追求淳厚古樸,輕視詩詞、歌賦、小說、戲麯等文學形式,又使散文的發展受到嚴格的限製。他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多為經說、書序及碑傳之屬。也有一些寓意深刻、語言簡潔的文章,如《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等,都是清代散文中的優秀作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