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黃淮交漲,散賑救災
| 事件經過:
乾隆七年(1742)入夏以來,南方多雨,山水暴發,黃淮交漲,湖水漫溢,河道决口,致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貴州、江西、浙江、山東等省均有受災地區。其中江蘇、安徽兩省水災尤為嚴重。安徽鳳陽、穎州、泗州所屬十九州縣,因淮河水發,田園廬捨被淹,夏麥、秋禾無收。江蘇徐州、海州、淮安、揚州四府所屬二十九州縣,因黃河異漲,洪澤湖漫溢、堤壩衝决,毀民居數萬間,人畜死亡難計。淮北????場、蕩地、????池盡被水淹,竈戶停掃。揚州一帶中産之傢至極貧之戶,俱都流離四散慘苦萬狀。兩省災民有數百萬之多。乾隆帝聞報,十分焦急,指示兩省督撫,不拘常例,竭力拯救;水退之後,要倍加撫綏,毋緻失所。降旨免除被水州縣本年額賦。又派熟諳河務的直隸總督高斌和刑部侍郎周學健為欽差大臣,前往江南辦理賑濟與水利諸事。乾隆帝還多次下諭,督令大學士、江南督撫、漕撫、河督等調撥銀米,賑濟災民;排洪築堤,重修水利。八月發庫銀二百五十萬兩,散救災民。九月初一日,又命將江南、徐、淮等地所存倉𠔌共五十四萬石,平糶賑災。又藉浙江倉糧十萬石,截留山東漕米十萬石運至江南備用。九月十六日,乾隆帝又諭示大學士等:江南被水,需用浩繁。已陸續發下江藩、糧、????三庫存銀九十四萬兩、米𠔌一百一十餘萬石,今年????課存銀一百三十萬兩、米𠔌一百二十萬石,今年????課存銀一百三十萬兩。總計兩省現在所存銀、米,已不下五百餘萬。但賑恤之務,至明年麥收前,必須接濟,應早為預備。著於鄰省再撥銀一百萬兩,於歲內解往江南,分貯江蘇、安徽藩庫,以備按期散給。同日,安徽巡撫張楷奏報:鳳陽、泗州兩府所屬,自七月起至今已賑濟完畢。潁州府屬自八月起,將次完竣。查應賑貧民,大小口共計二百二十餘萬。賑濟月分,遵旨辦理,將最重之鳳陽等十三州縣,於部例之外,加展三月;次重之定遠等六州縣,加展兩月。按受災等次,分別賑濟七到四個月口糧,一律賑至明年三月止。按例不應賑濟之次貧者,也賞賑一月口糧,於所底發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