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王士俊忤旨斬斬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高宗乾隆元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736年七月28日

終結時間: 1736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乾隆元年(1736)七月二十八日,四川巡撫王士俊密奏忤旨,乾隆帝命將其斬監候。康熙時,為安定人心,與人休息,采取以寬治國的方針,晚期法紀廢弛,吏治頽敗,弊病叢生。雍正帝繼位後,加意振飭,政令竣厲,又失於煩苛。乾隆帝登極,主張以寬濟嚴,執兩用中,既主用寬,又戒廢弛。一些大臣揣測其意,欲承風旨,一時條奏皆主用寬。署四川巡撫王士俊,本任河南巡撫,因墾荒勸捐,貽纍民間,遭到戶部尚書史貽直疏劾被解職回京。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他密折奏事說:“近日條陳,唯在翻駁前案,甚有對衆揚言,止須將世宗時事翻案,即係好條陳。傳之天下,甚駭聽聞。”乾隆帝看後,十分惱怒,即批諭申飭,又將折發王、大臣傳閱。御史舒赫德參劾王士俊姦頑刻薄,中外共知。其為河南總督,勒令州縣虛報墾荒,苦纍小民。此又喪心病狂,妄發悖論,請明正其罪。乾隆帝遂召王、大臣、九卿,諭雲:從來為政之道,損益隨時,寬猛互濟。聖祖深仁厚澤垂六十年之久,休養生息,物熾而豐。厥後法網漸弛,風俗漸玩。世宗加意振飭,紀綱整肅,弊革風清。凡此因勢利導之方,豈謂翻皇祖之案?且雍正九年以後,已開始敦崇寬簡,見臣工奉行不善,失於煩苛者,每多糾正。朕即位以來,繼承先人遺志,以執兩用中之政為政,因時製宜,維持調護,以歸於正直蕩平之道。乃王士俊訾為翻駁前案,是何居心?王士俊巧詐之習,牢不可破,外飾鯁直,以便己私。敢將悖理之言,妄行陳奏。關係重大,不可姑恕。王、大臣、九卿議處。奏請照大不敬律,擬斬立决。乾隆帝頒旨改斬監候。次年釋放回籍。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