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查嗣庭獄案發
| 事件經過:
查嗣庭,浙江海寧人,康熙四十七年(1706)進士。雍正初年,因隆科多薦舉,任內閣學士,後兼禮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出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取《易經》中“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其旨遠,其辭文”及《詩經》中“百室盈止,婦子寧止”為試題。後被人告發試題荒謬。雍正帝將試題中“正”、“止”二字聯繫起來,指其攻擊雍正之“正”字有“一止”之意,實屬“心懷怨望,譏刺時事”。又以其為隆科多朋黨,故在除掉隆科多之前先興此獄。由於顧慮有人“以查嗣庭出於無心,偶因文字獲罪,為其稱屈”,乃下令抄其傢,得日記二本,終於發現其中有議論朝政之語,如翰林改授科道為可恥,以裁汰冗員為當厄,以欽錫進士為濫舉,以戴名世獲罪為文字之禍,遂指為“悖亂荒唐”、“大肆訕謗”,於同年(1726)九月二十六日下令將其革職下獄。不久,查嗣庭死於獄中,雍正五年(1727)五月七日,經內閣等衙門議定,雍正帝批準,查嗣庭被戮屍梟示,其子查潭應斬監候,傢屬流三千裏,傢産變賣充浙江海塘工程費用。
| |
|
|
|
|